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查看: 9812|回复: 15

[转发]中国,有座千年名镇叫东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10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有座千年名镇叫东庄
文丨林春荣

本文发表于《莆田作家》,微信号:ptzj2014


01
  莆田地理就像一本铺陈的大地之书,山区、平原、沿海、海湾,自西而东,厚重而又深邃,隽永而又深沉,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历史与文化,在我的笔端已流淌成一条浩浩荡荡的散文之河。而在心中千回百转的大海与岛屿,一直汹涌着潮涨潮落的记忆之海洋,潮涨之时,是疯狂,是梦想,是永远不停的追逐。潮落之时,是宁静,是思考,是梦里梦外的眺望。在大海与平原之间是伸进浩淼的海水之中的半岛,是一代又一代的莆田人,用他们的生命与灵魂注释着这座“文献名邦”永恒而又浓厚的文化底蕴。
  东庄,一个非常莆田风格的镇,已经说出了自己的地理位置。东边的庄,位于礼泉半岛上,古代就有一个特别诗意的地名,莆田县醴泉里。或因为这里虽属于东南沿海丘陵地带,或海岸线、滩涂上。但醴泉里遍布的山峰与山丘,却有着甘甜的泉水,丰富而又广泛,常年不枯。这样神奇的自然现象,就给醴泉里一个古老而又湿润的地名,其实,也给这里的生命的延续与繁衍留下了适宜、温暖、亲切。
  醴泉里,一个古老的行政区域,或诞生于千年之前的唐代。正是这个具有诗与远方的封建王朝,在立朝开国之后,进行五湖四海的开疆辟土,莆田县就是在这个王朝最初的岁月里重置。县学、夫子庙、国清塘、镇海堤、江梅妃、九牧林、吴兴、裴次元、镇海堤、裴公祠……一些地名与人物陆陆续续地出现在历史码页之上,昭示着莆田历史与人文的开始。
  在古老的《莆田县志》中,或众所周知的历史共识中,醴泉里的莆头,即是古称“莆口”的地方,莆字始见了史册,也始现了历史,莆田就是从这里开始。“陈天嘉五年(564年)十一月,陈宝应割据建安、晋安两郡,陈文帝遣章昭达讨之,陈宝应兵败,逃到莆口被执。为莆田地名见于史书之始。”莆口、莆头、醴泉里不经意中成为莆田文化之肇发之地,莆口启动莆田文化的开始。四年之后,陈光大二年(568年),析南安郡东部地置莆田县,县治在延陵里,隶属丰州南安郡。莆田,这个县名、这个地名从此在这块土地上固定下来,并在时间的河流上树繁叶茂,长成了一个独特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参天大树。
  如果说唐代人文历史在莆田渐次打开,逐渐地遍布莆田的山区、平原、沿海,那醴泉里就以其一个叫柳冕的诗人,为醴泉里启开了灿烂的文化场景。唐贞元二十年(804年),柳冕以福建观察使的名义,奏请朝廷“闽中南朝放牧之地,可致牛马蕃息”,被朝廷准奏,置设万安监牧马。马坑、五马、马厂、营边、石马,醴泉里的这些地名都与柳冕设万安监有关,里人有感于柳冕的功德,立庙纪念。“即旧监牧之遗迹,故老相传,柳氏兄弟尝职马政,没而神灵,故莆田立庙于此。”庙有三座,灵感庙、昌骏庙、昌骥庙,“皆祀冕者也”。在明弘治年间《兴化府志》上,有一段文字可以佐证那千年故事,“按屿上有柳侯庙,宋余宗薄谦一作记,盖唐观察史柳侯冕领郡牧之所也”。
  柳冕,唐代著名诗人,万马监牧马,柳侯庙或灵感庙,已然成为小屿及醴泉里里人奉祀祈求风调雨顺、百姓安康幸福的神灵之所。小屿作为一个海岛、港口、墟市,是醴泉里数以万计的居民耕海牧田的重要场所。灵感庙就成为整个里村老百姓共同奉祀的神明,“凡有所求必祷之,舟行者尤恃以为命,或风涛骤起,仓皇叫号,神灵为之变现,光如孤星,则获安济。其灵响与湄洲之神相望。”
  或许灵感庙不仅是莆田境内最早奉祀神祇的庙宇之一,在一千二百多年时间里,一直为沿海老百姓所推崇,而且灵感庙是莆田境内第一座关于海上保护神的庙宇,它的存在与发展为海神文化的兴起铺垫一层厚厚的民间信仰文化土壤,醴泉里里人对有恩之人奉若神明的感恩之心,根植于灵魂深处,且一代又一代地沿袭下来,发扬光大。
  醴泉里、莆口、莆头、柳冕、灵感庙、莆田,乃至福建最早的海神,把东庄这座千年名镇推上了史书的扉页上,让所有的人重新认识东庄,认识东庄这座古老的文化名镇所蕴藏着大爱与大美。或许从这些古老的故事中,东庄,一个熠熠生辉的地名,已然埋下了美好的期盼。


02
  在整个醴泉里,只有嵩山才能称得上是第一山。嵩山这个名字的起始与渊源或许已无人可知,嵩山的故事已然让整个醴泉里充满了文化的传奇,并且在唐代已经让醴泉里名扬天下。
  在《兴化府志》中,“嵩山,其山峭拔,上有万松,怪石错布,如人,如兽,有嵩山院在上。院后有岩,俗呼仙姑岩,岩之后有石壁直立,苔花缘石脉理结成‘文笔峰’字,磨刮不去……”
  在五百年前的府志上,嵩山就以其万松、怪石闻名于世,那座嵩山院更是高高地屹立在时间的前方,屹立在南方的十方丛林之中,并以其悠久的历史为千年的莆田留下了一曲又一曲荡气回肠的旋律,也为我的文化寻找屹立起前进的路标。
  嵩山,就在醴泉半岛的海边,堪舆学上为象脉,且山石犹如象眼观天,象鼻交榕,故亦名象山。或许是柳冕与万安监让醴泉里、象山名声在外,或许是自南陈时期,金仙庵、金仙院、林泉院、龙华院已经把莆仙浓厚的尚佛氛围传播四方,少林寺六世祖慧能大师慕名从北方嵩山赶来,对象山地理进行多次堪舆,一代高僧的慧眼认定了象山,认定了醴泉里、万千的轮回与报应,缘定了象山。慧能大师便把此山认定了少林寺的嵩山,嵩山护国院就在唐代宁静的莆田土地上又一次敲响了晨钟暮鼓。
  嵩山的山名与地名或是以此而开始了漫长而又生动的历史进程。因为慧能大师,因为史书上最早的嵩山院,因为嵩山院下的山坡上,那一口千年的古水井。这口常年泉水横溢的古井,井壁用条石彻起,每一层八块,且与八卦方位一致。此井也是慧能大师用地理风水勘定的方位而挖掘,僧俗两界均把这口古井叫做“曹溪井”。因为慧能大师的俗家故乡乃广东曹溪,人们便如此亲切地叫着“曹溪井”,千年来一直没有改变。
  少林寺六祖慧能大师,嵩山、嵩山护国院、少林寺的“南拳北腿”,在嵩山这座醴泉里的文化之山开启了一页生动的序章。从此嵩国院与忠君报国的精神,与义薄云天的情怀,与慷慨赴死的忠诚,共同在这个叫东庄的地方演绎着一幕又一幕保家卫国的壮烈情怀,共同在中国的英雄史诗上留下了一行又一行忠贞不渝的剑胆诗心。东庄,这块写满爱国主义诗篇的土地上,已经留下了无穷无尽的英雄故事。
  慧能大师在嵩山打开清风明月的世界,以佛界的清新、纯净、安然书写着嵩山宁静的封面。嵩山的历史随后又有一卷壮丽的大爱,铭刻在醴泉里的每一个风风雨雨的日子里,铭刻在一代又一代东庄人的心上。
  小屿、嵩山、石头、莆头、东汾、萧林等十五个村庄分布在醴泉半岛,是醴泉里最早的十五个村。而在嵩山的周围,嵩山、石头、东汾、萧林等村庄人烟稠密,陈、林、黄、郑、昊等姓氏迁居于此,筑屋成村,聚族而居,耕海牧田,形成了生机盎然的生活景象。嵩山村的竹林自然村,是陈氏的聚居地,是入莆陈氏始祖陈迈的裔孙,也是最早迁居醴泉里的姓氏之一。在唐朝中后期,从竹林村走出了一个叫陈昌的年轻人,或入仕,或商贾,后迁居福州大义渡,与福州一书香门第闺秀结婚,生下了陈靖姑。陈靖姑或受其故乡嵩山尚佛的氛围影响,从小就习武学法术,十三岁去福州闾山学法,懂易经,识地理,明医术,后回嵩山一仙洞继续修炼,她的事迹遍布福州各县,成为屈指可数的女医。
  “……院后有岩,俗称仙姑岩……”,在农耕社会,人们更多地依赖神祇,依赖信仰,依赖心中的精神力量。陈靖姑因施法祈雨去旱,为民除害而殒身于古田临水,她在尘世间的积德行善,无私无畏,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神。因而,民众便在古田创建了临水宫,祭祀陈靖姑,临水夫人。醴泉里里人就在嵩山,靖姑修炼习术的岩洞,创建了仙姑岩。或许在最初的岁月里,神祇并没有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只是一些地方的里人,族亲立庙祭祀。但时间终会在人间的烛火香烟里,沉淀出人类至臻的精神品质,让千秋万代的后人敬仰。
  醴泉里、嵩山、嵩山院、嵩山护国院、陈靖姑、竹林、仙姑岩,这些来自心灵深处神秘的语言,在千百年静谧无声的唇语、千呼万唤之中,顿然成为心灵天空上永不褪色的彩虹。


03
  所有的时间都在积淀着些许沉甸甸的历史与人文,唐代的柳冕、万安监牧马、灵感庙、陈靖姑、仙姑岩、嵩山、慧能大师、嵩山护国院、曹溪井,一切可以触摸到的历史事与物,真实地凸显在醴泉里厚重的人文史册上,让我的文化寻找具有可靠而又翔实的内容。
  宋代,当我打开醴泉里的文化地图,发现那座濒海的芝山,居然也是整个醴泉半岛的文化之山,蕴藏着让人兴奋的文化往事,从中可以解读出东庄人身上绵延不绝的文化血脉,也可以读到千年光辉的诗词与文化记忆。
  “芝山,山皆积石,有松万林,远望之苍郁可爱。昔人建庵栖浮屠氏,号万松庵。柯状元潜有《游芝山》诗。上有吴氏祠堂,祀其祖所谓五员外、六尚书者。景泰间,其裔孙国催增置田、地、山以供祀事。按宋志,员外名世延,尝受知于濂溪周元公,有倡和诗,官终屯田员外郎,尚书无考,或云名仲节,世延弟也。”
  这是明弘治年间《兴化府志》中一段关于醴泉里芝山的原文,从中可以读到醴泉里诸多的地理与人文信息。万松庵、吴氏祠堂、吴世延、屯田员外郎等庵祠与吴氏人物,已然浮现在醴泉里的文化景观上。在我顽强的查找下,吴世延,字季叟,宋宝元元年(1038年)吕溱榜进士,该榜共有莆田士子10人中进士。历官朝奉郎、屯田员外郎,梧州知州,工诗,著有《吴季叟文集》十卷、《吴季叟诗集》二十卷,《巫山县志》录其描写巫山十二峰的诗歌十二首,《全闽诗》《莆风清籁集》录其诗一首《鼓角山》。吴世延还是北宋理学家,深受理学大师周敦颐所器重,“受知于学,常相与唱和”。
  北宋时期进士、诗人、理学家,吴世延是我所寻找的醴泉里的文人。芝山、吴氏祠堂、五员外、六尚书,这些具有巨大人文价值的史料,让我相信醴泉里深厚的人文积淀,也相信吴氏家族光辉而又隆重的历史。那些古老的族谱、家谍都湮灭于某一场无知的文化风暴中,其他的四员外、六尚书已无从查证。但一个进士、诗人、理学家的吴世延,足以让我们相信醴泉里浓厚的读书氛围。
  醴泉里,芝山,还有某个不知名的书院,一起构建浓浓的书香与墨香,氤氲着一代又一代的东庄子民读四书五经,诵《四句集注》,读书科举进仕,沉淀着厚厚的人文底蕴。“山之岩旧为庵,曰‘万机’。状元柯潜尝读书于此,后重游,作诗……”。状元柯潜的故家柯山与芝山只有二十来里的路程,从地理上可以解读柯潜来此读书的真实性,从人文上,这个自北宋就诞生了进士、诗人、理学家的芝山,且一个祠堂就出了五员外、六尚书的书香门第,有着非同寻常的文化魅力。
眼底皆亲旧,相邀访白云。
好山看不了,名酒饮都醺。
晴旭移花影,轻鸥护水纹。
莫谈人世事,诗思正纷纷。
——柯潜《游芝山》
  宋代,随着莆田读书科举井喷式的爆发,数以千计的进士、贡员涌入了仕途,文化的繁荣推动着整个社会的繁荣。木兰陂成功地筑建,南北洋平原成了四季飘香的“兴化粮仓”,直接改变了莆田的农耕生产、粮食供给和物质基础,也改变了莆田人的生存状态。莆田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具有“弯道超车”的高水平发展,赶超了中原地区,成为屈指可数的“文献名邦”。
  醴泉里,嵩山在宋代迎来了一个鼎盛的时代,仙姑岩的逼仄与狭窄适应不了信众的祭祀与祈祷,里人与陈氏族亲就在仙姑岩下的山坡上筑建了嵩山岩殿,嵩山岩殿为石木结构,宽三开间,单进单檐式,庄严、坚固、静谧,大门的对联为篆书镌刻,“象山嵩山双双出秀,醴水颖水二水冰清”,大殿上供奉的太乙真人陈靖姑木雕坐像,雕刻与“开光”的年间为宋成平二年(999年),距今已一千零二十年了,是迄今世界保存时间最长久的陈靖姑神像。殿中保存的“嵩山岩敕封太乙真人”符木刻,乃宋太宗皇帝勒封陈靖姑为顺懿太乙真人时雕刻的,这两件文物堪称嵩山陈靖姑祖庙的镇殿之宝,也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物。
  宋大观元年(1107年),嵩山寺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与扩建,宋大观三年(1109年),宋朝廷赐额“嵩山护国院”,是闽中境内由皇家赐额的少数寺院之一,并由少林寺派武僧德诚、祖日相继主持嵩山护国院,寺僧习武的风气日渐浓厚,年复一年,直至影响周围的村庄,直至醴泉里千百次以武功与忠诚演绎着一页又一页泣惊鬼神的往事。
  历史从不会褪色,点点滴滴的往事镌刻在东庄无字的丰碑上,回荡在世世代代东庄人的心空。


04
  宋代,莆田在风平浪静中度过三百多年的平安岁月,醴泉里也充分享受着耕读渔樵三百年的快乐时光。在这三百年中,一些姓氏陆陆续续地搬迁到醴泉里,桃梨、湖下、下埔林、塘边、栖梧、石马等村庄迎来了一批又一批从异乡迁徙而来的家族,他们在这里筑屋成家,垦荒成田,筑书社,读圣贤书,整个礼泉半岛呈现着生机蓬勃的生活景象。
  古色古香的正顺庙,初建于宋天圣四年(1026年),原庙名为凤山庙,乃入醴泉里吴氏始祖吴翼创建的。历史悠久的望山禅寺,以其宁静的香火,氤氲着小屿的风和日丽,保佑着醴泉里日复一日的平安。还有清音寺、潮音寺、东山禅寺等宋代古建筑屹立在礼泉半岛上,祈祷着一天又一天整个里人的风调雨顺。
  自柳冕在醴泉里设立万安监牧马,整个礼泉半岛开启了人文蔚然的历史进程,吴氏、李氏、郑氏、黄氏、游氏等诸多书香门第的迁入,各个家族子弟读书科举入仕,掀起了古代儒学文化运动,各个家族的进士、贡生比比皆是。耕读渔樵,一代又一代的东庄人在田野、山岗、大海,日落而息,日出而作,以辛勤地劳作,勤奋地读书,为东庄的每一段历史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明弘治年间编撰的《兴化府志》中,“小屿,在海中,潮退有石桥可渡。上有小屿巡检司,居民约千余家,皆以渔为业”,小屿是个岛,这在我的地理常识中,是首次遇见的。后来是千年的地理变迁,或沧海桑田,小屿与礼泉半岛联成一片,遂成了今日的人们看见的地理状况。但宋代的小屿,居民达一万三,人家千余,且是一个繁华的港口,渔船商贾如织,遍布码头、墟市。那座四季焚香的柳侯庙,所点燃的烛火与香烟,氤氲着一条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小屿,也叫侯屿、猴屿,唐代就在柳冕创建万安监牧马时出现过,柳侯庙或灵感庙作为海上运输、贸易、捕捞等从事人员的保护神,早于妈祖女神二百年时间,在明代弘治志中,柳侯庙还是小屿、醴泉里里人四季奉祀的海神。而在南宋文学家余谦一的庙记中,有过详细的记录。从唐、宋、元至明初大约五百年间,小屿、小屿港、小屿寨、小屿墟市,是不可或缺地存在于古代繁华的海上丝绸之路上,从而培育了东庄人向海而生、海纳百川的精神,也培养东庄人行走无疆、勇闯天下的毅力。
  嵩山院,宋徽宗皇帝的敕封“嵩山护国院”匾额,是否蕴含着历史的意涵。从公元1109年的赐额至公元1278年嵩山护国院的倾巢而出,誓死抗元,这一百七十年时间里,嵩山护国院以何等的武学典籍,淬炼了绝世的武功,培育了忠君报国的情怀,一卷历史厚重的汗青即将用纯粹的丹心书写。
  历史又是多么巧合在嵩山护国院,在历史上著名的嵩山护国院住持中,宋代有二尊大德高僧,德诚法师和祖日法师都出自少林寺门下。两位住持,两个武林高手,嵩山护国院以其卓越的武功惊艳于莆阳丛林之中。在我可以想像的历史场景中,在幽静、庄严的嵩山,每一个早晨与黄昏,数以百计的武僧,南拳北腿,刀光剑影,在山坡上挪腾跳跃,在庭院里滚打摸爬,在山林中攀上缘下。时间只在沉淀心中的激情,心中的激情又在酝酿着永恒的家国情怀。
  历史在一场止不息的烽火中,如期而至,在中华文明史上创造了伟大与辉煌的大宋王朝,终于抵抗不住蒙元王朝的铁蹄,节节败退,直到首都临安沦陷。但三百年宋王朝所涵养的忠臣义士绝不轻言失败,在此后三年间,屡败屡战,城池必守,寸土必争,福建不经意间成为保卫宋廷的最后堡垒。兴化军城几经争夺,几次易手,终于以“血泪有声”的结局宣告莆田人的抗争告一段落。
  大宋王朝的遗臣、忠臣陆秀夫在枫亭、灵川、华亭、新度、莆田、东庄等地四处招兵买马,勤王护宋。枫亭活水亭、兴化城外的浙江庙、华亭浙江庙、壶公山白云院,留下了宋少帝、陆秀夫及其忠臣们仓皇而又倔强的身影。嵩山护国院,这座由北宋皇帝宋徽宗赐匾额的寺院,却在历史的关口,留下南宋逃亡小皇帝落脚的痕迹。或许时间已过去七百多年了,并没有留下多少实物让人回忆。或许太仓促了,没有时间记录下皇帝与大臣们的只言片语。醴泉里那些身怀绝技的青年,护国院那些自小就练功习武的僧侣们,从不辜负心中的忠诚,纷纷跟随着陆秀夫,踏上了莆阳仅有的二百多艘战船,南去茫茫的天涯路……公元1279年崖山一战,陆秀夫背负着宋少帝纵身一跌,在南海溅起了血色的水花,久久不能平息,永远也不会平息。崖山之战,十万宋朝军兵葬南海,也完成了中华文明的千古绝唱。
  嵩山山坡上,那块刻有“宋檀樾陆公墓道”字样的神道碑依旧矗立在历史的深处,嵩山护国院,陆秀夫的衣冠冢,一直在历史的高地诉说着历史。


05
  历史仿佛在醴泉里有了一段巨大的断裂,厚厚的《兴化府志》,厚厚的《莆田县志》并没有多少言语说出这九十年间的元朝醴泉里的些许往事。而在莆阳寺院志中,嵩山护国院只有这么一行文字“元代,殿宇失修,一度荒凉”,其他的杂记、野史,甚至寺庙的碑刻、个别族谱的续记,都没有醴泉里点滴的往事让人能忆起小屿,或嵩山,或护国院,或嵩山岩祖庙……
  明代,历史的序章对醴泉里所有的里人只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这个风生水起的年代,整个里十五村数以万计的里人,数百个家族享受着耕读渔樵的快乐时光。小屿,这座似岛非岛的港口、村庄迎来了一个庄严的历史时刻。小屿巡检司寨的设置与筑建,完成了醴泉里所具有的战略价值。小屿堡城出现在醴泉里,出现在人们生活的世界里,彻底改变了里人的生活环境。
  或许是时间太久远了,无法在醴泉里找出唐宋时期的进士、明经、贡员,他们确切的村名与故乡。或许某一场疯狂的文化毁灭,无数的祠堂、寺庙宫观在一夜之间消失,连那些可以寻找千年百年血脉之缘的族谱、家谍也毁灭在一把大火之中。好在那些珍藏于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的《兴化府志》、《莆田县志》、《八闽通志》、《福建通志》,为我的寻找留下了诸多的文化线索,正是顺着这些古典而又朴实的文字,证实了那些家族、那些科甲及第,光宗耀祖的明清时期官员,所留下的诸多事迹,一直光耀着醴泉里的那片土地。
  醴泉里嵩山李氏一族在明朝温暖的时光里,繁衍生息,蓬勃发展,遂成为醴泉里首屈一指的家族,在我认真梳理李氏家族在明一朝的发展脉络,正符合整个莆田县在大明王朝科举场上“攻城掠寨”的疯狂表现。
  刚刚打开明朝光辉的序列,李仕弘就以郡庠生充吏,在明洪武年间战战兢兢度过了三十多年的仕途,终以年劳由吏部授予南京工部主事职务,这个正六品职务对于庠生出身的李仕弘无疑是个巨大利好的消息,或许从此开启了这个家族络绎不绝的进士潮。
  为嵩山李氏一族留下最为光彩一页的是李仕弘的曾孙李德美,李德美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登曾彦榜进士,任直隶冀州知州期间,恰逢百年一遇的暴雨大水,郡县尽淹没在洪水之中,李德美泰然若定,指挥抗洪救灾,大灾之时整座郡城秩序井然,大灾之外兴修水利,筑堤掘河,大大提高冀州排洪抗洪的能力。在冀州七年间,劝募兴学,修史化文,冀州人称赞其为“福建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升任广西按察司佥事,分巡海北兵备道。明弘治五年(1492年)正月,陈广东按察司,主政琼州,“处事果毅,体恤民生,开辟交通,便利商贸,功绩鸿猷”。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李德美秩满回归,病逝于雷州英利迈芦岭官道,雷州人民感其功德,厚葬李德美于芦岭,李德美有一子迁徙雷州为其守坟,成为雷州芦岭李氏的始祖。
  历史会留住任何有功于社会、有功于人民的人,李德美的事迹被收入了《重刊兴化府志》,并把他的名声与嵩山连在一起。“嵩山,……山之阴,佥事郑文华家在焉。其阳则佥事李德美家在焉。”
  嵩山上有座闻名莆阳的象山书院,在明朝之初便创建于此,嵩山下周围的大象、白山、前云、石前等角落的诸生,就是象山书院的教书先生,因而,象山书院一开始就成为整个醴泉里重要的书院,里人纷纷送学子到象山书院学习。李德美、郑文华等醴泉里学子们能顺利中进士入仕途,皆缘于象山书院良好的教育氛围、优质的师资力量和整个里浓厚的读书气氛。跳龙门,登科甲,已然是里人学子在明朝时光里的大概率事件。
  嵩山、象山书院、嵩山上的悬崖岩石、嵩山岩祖殿、陈靖姑祖庙以文化的名义矗立起嵩山源远流长的文化记忆。或许是嵩山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引人入胜,名声传播于莆阳,嵩山或是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向往的自然胜景。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冬,兴化府知府丁镛前往嵩山,并在摩崖题刻了一首诗。
悬崖峭壁齐虹霓,七盘九折云为梯。
空蒙海气荡日月,千载容我来扳贻。
禅宫一宿爽毛骨,扶桑半夜闻天鸡。
神仙仿佛跨鸾鹤,授我丹诀封紫泥。
——丁镛《嵩山》
  在清乾隆年间编纂的《兴化府莆田县志》上,记载着一件关于醴泉里的大事。“……嘉靖十三年,仙游县知县萧宏鲁奏徙(小屿巡检)司于仙游白隔岭,城随圮。三十八年,倭寇起,民愿出赀筑堡自卫,监司下其议,知府陈瑞龙将旧寨城改筑,周回九百丈……”
  从小屿巡检司寨到城墙长达九百丈的小屿堡城,醴泉里、小屿、嵩山护国院、象山书院,这些对里人具有深刻意义的历史遗存,必然会让所有的里人奋起自卫,筑城保家,这就是东庄人的精神境界。


06
  一场旷日持久的倭乱,深刻地改变了莆田的历史,倭贼谋反,已然是莆田历史上一块巨大的伤疤,留在历史插图上,长达近二十年的抗倭战争,前后十一场倭兵的洗劫与烧杀,莆田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军民死伤十万余人。兴化府城沦陷,平海卫城沦陷,冲沁、青山、吉了、崎头、嵌头、迎仙等巡检司寨城也先后被倭寇攻破并损毁。1563年的兴化府,残垣断壁,家破人亡,不亚于一座人间的地狱。
  在朱维干先生主编的《莆田县简志》中,用大量的篇幅详尽地记录莆田惨重的倭祸,在我不止一次地重读与寻找中,并没有找到倭兵祸乱醴泉里的严重后果,那座小屿堡城也没有被倭兵攻占过的历史记录,只有在清朝乾隆年间修编《莆田县志》中,继续记录着小屿堡城的修葺经过,“……万历三年(1575年),知府吕一静复据地方呈称:北边地势外高,难以守御,于是命检校王阶修辟,广三十丈。”这是打败倭寇十二年之后的一次重修工程。
  从嵩山护国寺、嵩山书院、嵩山岩祖殿、望山禅寺历史重修记录中,也并没有被倭寇严重破坏的历史档案。那一场全体莆田人参与的全民战争中,醴泉里是不会独善其身,在我的理解中,嵩山护国寺及其周围村庄中,包括小屿堡城的乡勇与民丁,同仇敌忾,屡败倭寇,才没有受到倭寇的严重破坏,这才保存着众多里人赖于生存的房屋、田野、书院、寺庙,也保住了醴泉里一条澎湃而又生动的文化血脉。
  在莆田历史上一段黑暗的岁月里,行走着一个奇人的身影,或许他的施巫之术曾经帮助过里人化险为夷,为醴泉里留下一片平静的土地。卓晚春,这个莆田民间负有盛名的道仙,就是醴泉里柳营人,幼年父母双亡,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却有一双慧眼,也有一颗慧心,在嘉靖年间的莆田江湖中,卓晚春可是一个狂癫的高手,他精于易经,善于卜卦,避凶化险,通于地理,在莆田留下一大筐关于行走江湖的传说与传奇。正是卓晚春的指点与引领,造就了一代大师林龙江,创建了三一教,完成了三教归一的宗教创举,可以说卓晚春是三一教创始人林龙江的导师。
  嵩山书院又迎来了一个百花盛开的春天。里人李多见,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登孙继皋榜进士,历任户部郎中、吏部郎中、浙江按察使司参议,后因吏部事谪太平府通判。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出任松江府知府,“绳右族以法,惠爱穷黎,唯恐不及。自奉俭约,役民力作,计功受直。狱有罪囚,衰矜衣食之……”后又谪贬宁波府通判,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擢琼州府知府,政绩蔚然。或许是厌恶大明万历皇帝的生性多疑或官场倾轧,“以母老乞休”,在嵩山老家度过了余生。在致仕期间,会同住持慧性大师、心芳大师、重山禅师,重修了嵩山岩祖殿和嵩山护国寺。
  从嵩山护国寺的香火绵延,从象山书院的书声朗朗,也从嵩山岩祖殿的人头簇拥,可以看到醴泉里人的平安、平静、恬淡的生活。感谢李多见的立德行善,正是李多见的倾心助建与大公无私,李多见的生平事迹也与他的父亲李德用一起收入《莆田县志》之人物志·清修传。李德用,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福建乡试举人中试,作为侯补官吏,终于在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出仕,任长乐知县。在知县任内,为官清廉,不取毫厘,捐俸薪倡建董源桥。“性介而宦贫,不能养交,六年而迁,藩司亦弗与考绩”。因贫病交加而恳乞致仕,行至途中病卒,长乐县“立祠旌表其节”,后入祀莆田乡贤祠。
  象山书院在明代中后期培养一大批学子,在举人榜上节节开花,在进士榜上接踵而至。在明万历年间,象山书院有多个学子在进士榜上高歌猛进,嵩山游氏一族尤为出色,叔侄两人在万历年间先后登进士第。游应龙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登张懋修榜进士,入仕后出任广州府增城县知县,留下《重建蘖谷公祠碑记》。其侄游云鸿,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登钱士升榜进士,先后出任安庆府知府,迁两淮盐运使、云南澜沧道右参政,官至湖广按察使,三品高官,卒后入祀莆田乡贤祠。
  在这里不能不提明末三一教著名传人陈衷瑜,这个出身三一教世家的林龙江门人,一生扑在弘扬、传播三一教教义,广收门徒,设坛讲学,且创作数十部三一教醮典祭祀制度和三一教著作,是“明道开教继承中三一教再传大宗师”,乃三一教第三代传人,为三一教的广泛宣传与普及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如今礼泉半岛上,有近百座三一教祠,应该与这个出生于柳营的三一教大宗师分不开的。
  明隆庆年间,大明朝廷打开了国门,启动了长达八十年对外贸易的“隆庆开关”,小屿港迎来了一个历史上繁荣的高峰,“人烟数万,户千余家”,这只是小屿一个小小岛屿的繁华景象,在我们可以想像的历史场景中,整个醴泉里已然炊烟萦绕,鸡鸣犬吠,俨然一片欣欣向荣的农耕生活场景。


07
  每一场改朝换代的历史场面,都有莆田人全力以赴、慷慨赴死的不屈身影,都有莆田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悲壮。在明与清两个王朝的交替之际,深受大明王朝与儒家思想影响的莆田士子,在那条抗清复明狭窄而又崎岖的历史小道,莆田士子的身影是那样决绝,那样义无所顾,一场又一场的攻城、杀敌、血战,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处死、逃难,莆田元气大伤,伤得连白额春联都有那样白与红的鲜明和深刻。
  已经赢得了历史先机的满清朝廷,在东南沿海实施了历史上最为残酷的“截界”措施,凡界外三十里,即沿海三十里地界实行“三光”政策,割断了沿海居民与郑成功南明政权千丝万缕的关系,根绝了数十万郑氏军民粮草与银两的支援。从1646年清兵踏上莆田的第一天算起,直至1661年清廷实施“截界”,莆田人的反抗和战争一刻也没有停息,在“截界”时也实行的最彻底。莆田之“界外”从此都变成一垄垄“靠天吃饭”的旱田,一座座光秃秃的荒山,一条条坎坷而又长满杂草的小河沟,时间不仅仅带走了安静而又幸福的生活,留下的是莆田界外长达三百多年的贫困、饥饿、流离失所。
  小屿、小屿港、小屿集市或墟市,一一被“界外”这一场政治风暴淹没了。那座坚固而又雄伟的小屿堡城,荡然无存,三百年时间过去了,城堡的基址与位置消失的无影无踪,连那些坚硬的条石、础石、块石已经不知去向。那个百舸争流的小屿港已然凋敝,小屿上空无一人,所有房屋、宫庙、祠社书堂全都丢进历史的烽火之中。
  嵩山护国寺一定是满目疮夷,那些在尘世与佛界穿行的武僧,全投入了莆田人心中的国仇家恨之战争中,嵩山护国寺尚武的名声连累了千年的寺院,一定是逃不脱这场史无前例的历史浩劫。象山书院一定也是面目全非,破败、古旧、年已失修,但书院的布局与墙体依然还在,只有那座古老的嵩山岩祖殿没有受到多大破坏,那历经无尽风雨的仙姑岩和仙水修炼的岩洞一定还保存完好。那尊珍贵的陈靖姑木雕神像和那块符木牌已经被嵩山里人秘密地带回了界内,完整地保护起来了。
  历史动荡之时,必然有英雄用武之地。嵩山下的小屿(前云)游氏,不仅是象山书院络绎不绝的门生,在这个书院游氏子弟通过科甲有数十个进士、举人、贡生、生员,而且也因为嵩山护国寺独步江湖的南拳北腿,几百年的氤氲与熏陶,在清朝一个朝代,游氏家族四品以上职官达二十多个,领朝廷俸禄的达百人以上。这是我考察清一朝三百六十年时间里莆田最显赫的家族。
  为醴泉里游氏打开一条灿烂的荣华富贵之大道的是一代名将游观光,他从小习武练功,熟读兵书,研究兵法,从士兵到将军,通过无数场生死与共的浴血拼杀,逆袭成功。尤其是那一场施琅大将军平定台海,收复台湾的历史战争中,游观光这个金门镇千总,身先士卒,不畏生死,在澎湖血战中,成功营救了主帅施琅、先锋蓝理,屡立战功。游观光历任海坛镇守备、游击、虎门镇副将、平阳营参将、平阳镇总兵。因其战功卓越,游观光曾祖父、祖父、父亲皆被封赠为“左都督”。
  游崇功也是一个一生戎马生涯的战将,历任襄阳右营千总、长福营右军守备、台湾北路营守备、海坛镇标左营游击、台湾水师协标营游击,在平定台湾朱一贵起义军时,“奋臂大呼,所向披靡,单骑杀义军百十人”,终寡不敌众,死于战难。清朝廷赐官葬,世袭拖沙喇哈番,荫其次子游金阙云骑尉、石码副游击。
  游金辂,游崇功侄儿、游尚功的儿子。游尚功乃充军湖广,以武举入伍,任过湖广辰州守备,官终广东肇庆都司,正四品。游金辂自小在石梯寺练功习武,以清中期一名优秀的战将,历任泉州城守营守备、灌口讯都司、南澳镇总兵。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出任金门镇总兵,又升任台湾镇总兵,镇守福建台湾等处挂印总兵官、左都督署理水师提督,后被封为定国将军,走上了一个人臣的巅峰。
  从复界之始,醴泉里人纷纷迁回界外,迁回礼泉半岛十五个古风萦绕的村庄,筑屋起厝,劈柴生火,又开始了难忘的农耕社会生活。疏水沟,垦农田,种树栽草,一场忙忙碌碌的家园恢复行动,在嵩山下的每一座村庄如火如荼进行着。嵩山护国寺、东山禅寺、嵩山岩殿、望山禅寺、清音寺、潮音寺等寺院宫庙观祠殿,在十五村庄焚香点烛,开坛祭祀,生活依然在美好的梦想里呈现着生机盎然的场景。
  象山书院依旧以其浓厚的学术氛围闻名莆阳,清道光年间,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官至大理寺卿、清朝十大书法家之一郭尚先撰写楹联和横匾,亲自撰写《醴泉象山书院碑记》,为这座书院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物。在济慈宫顺天圣母祖殿有一对楹联:“郭尚先修文修心修二圣,李多见重正重德重梵坛”,正是对郭尚先崇尚象山书院的书院制度留下了纪念。


08
  莆田是闻名遐迩的“文献名邦”,书院、书堂遍布全境,作为清代优秀的书法家、金石学家、诗人,郭尚先却把牌记留给象山书院,这是醴泉里一件文化大事,也是弥足珍贵的文物,而从这篇五百余字的《醴泉嵩山书院牌记》中,却可以读到很大的文化讯息,从中窥视到象山书院丰厚的文化底蕴,醴泉里人才辈出的盛况和里人檀樾主竹林陈开山捐地捐白金的慷慨助学之善举。
  象山书院至今还保存着郭尚先另一份珍贵的墨宝,那就是书院前殿的石柱上镌刻的一对郭尚先的楹联:“象山有鸟皆成风,醴水何鱼不化龙”。而书院殿堂上悬挂着郭尚先题写的匾额“文章司命”“书林”“艺苑”,无疑是对象山书院最好的褒奖。
  在嵩山宋元明清诸多摩崖石刻中,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象山书院山长唐其章的一首诗训,不仅仅是象山书院的真实写照,也是整座嵩山恰如其分的文化概括。
五载谈经在此间,诸生相对有余闲。
崖着紫石偕朝暮,海外风潮任去还。
好鸟时花亲讲席,苍松翠竹近禅关。
莫云地尽无形胜,不减蓬莱第一山。
——唐其章《象山书院》
  或许这是象山书院具有划时代文化意义的分水岭,标志着嵩山护国寺、嵩山岩祖殿、象山书院完整而又华丽地达到了一个文化的高峰。十多年之后,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进入多灾多难的近代历史。厦门、福州作为中国最早打开的两个通商口岸,整个福建融入了世界近代化历史的潮流中。
  我依然从碎片化的历史往事中,尽量拼凑成醴泉里完整的文化版图,并从中摸索到东庄人在近现代一百年历史时间内片刻的人文光芒,去倾听这一方人在动荡的时代潮流中怎样的心境?
  清光绪三年(1877年)和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嵩山护国寺有两次大规模的重修。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五马境詹尧望主持重修石前潮音寺。
  清光绪二年(1876年),塘边吴氏在芝山巅重修万松寺。
  历史一直在灰白与晦暗之间续写着那个时代东庄人浮躁而又飘泊的往事。一些不甘于贫困生活的里人,从小屿港码头踏上了木帆船,下南洋已然是一部分东庄人无奈的选择,这是我从嵩山护国寺、万松寺那些下南洋侨僧漂泊的足迹上摸索到的东庄人在清末时的生活状态。
  嵩山护国寺住持瑞泰法师,下南洋后,紧随孙中山参加革命活动,在南洋四处募捐,支持辛亥革命。在那风雨如晦的辛亥年间,一个“四大皆空”的僧侣,该以何等博大的情怀,为孙中山先生拯救民族于危亡之际的伟大事业而四处奔波。抗日战争爆发后,瑞泰法师不顾年老体衰,回到嵩山护国寺,义务从医,为周围群众救死扶伤。
  孙中山先生不仅仅与东庄人瑞泰法师有缘,或许还有一些投身于民主革命的青年也跟随中山先生参加一场又一场的革命,而且孙中山先生还在他的鸿篇巨著《建国大略》中,把湄洲湾列入中国东部六大渔港之一,并称赞秀屿港为“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深水港口。这座千年的小屿港,沉寂了数百年后,被这位伟大的共和领袖推上了历史的前台,成为引人注目的深水港。
  自清道光年间起,莆田民间的黑白旗械斗就像治不愈的瘟疫,近百年时间在莆田蔓延,并越演越烈,成为整个莆田社会的毒瘤,东庄也未能幸免。这种以姓氏、家族、自然村、村庄所划分的黑旗与白旗,往往都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大动干戈,甚至几个村庄连在一起,数千人缠在一起进行毫无利益冲突的械斗。嵩山护国寺清辉法师凭着绝顶的武功,和江湖上呼云唤雨的地位,公平、公道、公正,处置了民间纠纷,平息了醴泉里的黑白旗械斗,为醴泉里铺开了风和日丽的岁月。
  醴泉里的民国时间依然是男耕女织、耕海牧田,嵩山护国寺、嵩山岩殿依然烛火长明,四季焚香,无尽的人影络绎不绝,无数的唇语都在祈祷国泰民安。象山书院依然响起朗朗的读书声,从早晨到黄昏。小屿港已听见了轮船悠扬的汽笛声,一次又一次划破了宁静的天空。湄洲湾上的木帆船依然一如既往地行驶在一朵又一朵的浪花中间……


09
  时间以时间的方式在历史码页上书写着一方人的生命传奇,东庄人从平淡无奇的民国时间迈入了共和国战天斗地的激情岁月,便以其筚路蓝缕的意志,在三十年短暂的时间段上,续写着农耕文明的壮丽挽歌。
  从清朝版或民国版的醴泉里地图和新中国版的东庄地图这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版图上,你会发现两个版图具有了明显的不同,那就是新中国的版图在一场又一场的围海造田中,已经变得更辽阔。东庄人用汗水与智慧让历史见证了沧海桑田的历史巨变,也见证了这个族群为了生存,为了改变命运,敢于向海而生的勇气与胆识。
  当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大江南北,莆田,撤地设市,用这座天然的深水良港,吹响了时代响亮的号角,“开发湄洲湾,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莆田、湄洲湾、港口、现代化城市就像一个命运的共同体,一直行走在时光宽阔的大道上。疏港公路、航标灯、航线、万吨杂货码头……以粗线条与淡色彩描绘着秀屿港的最初岁月,启动了湄洲湾青涩的梦想。
  秀屿港的汽笛声打破了沉寂了八十年的碧波万顷的湄洲湾,打破了东庄人在一亩三分田上徘徊的影子。人多地少,人勤地瘠,在土地中刨食,已经不能解决温饱问题,更谈不上幸福的生活,东庄人便在日落而息中叹息,日出而作里彷徨,眼前逼仄的瓦屋,狭窄的阡陌,细小的旱田,却困住了东庄人奔腾的内心。
  和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时间基本上一致,一个叫陈德良的乡村医生,早已不满足这样贫困的生活,带着四个徒弟闯进了一望无际的江湖。可以想像的是,这个时候东庄人走出的背影充满了辛酸与孤独,他们的一技之长,是乡村医生所能掌握的偏方或祖传秘方,怎能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上立足?怎能闯出一条勤劳致富的道路?
  这是一个百万莆商中最为隐秘的商邦,也是让世人诟病最多的特殊群体。在二三十年神秘而又疯狂的命运通道上,东庄人如何用聪明或狡猾开创一条庞大的莆田系,让国人大吃一惊,也让莆田人猝手不及。在三百多万的莆田人心中,至今仍不明白的是,化腐朽为神奇,东庄人就像时代卓越的魔术师,完成了从游医到民营资本家的跨越。也许这其间有着难以启齿的往事,也许这其中或隐藏着不怀好意的欺骗,甚至还包含着世人不知的掠夺与欺诈。
  以东庄人为主体的莆田医疗系已经在中国早已声名远播,或者用“臭名昭著”更能说出曾经的患者与病患亲人的愤怒。莆田系就在这骂声中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也在媒体与公众的质疑中华丽转身。所谓莆田游医的四句诀早已湮灭于时间的远处,“你有病,病很重,我能治,疗程多”,这句曾经的民谣,也早已被一座座拥有现代化医疗器械设备的三甲三乙民营医院一流的医疗技术所代替。这些东庄籍企业家所创办的医院已经全部使用世界一流的德国、瑞典、英国所生产的医疗设备,核磁共振、伽玛刀、激光医疗,也不是什么神秘,连美国制造的最新最科学、具有最好医疗效果的西药,在这些民营医院中比比皆是,而且价格比公立医院还低,主治医生都是从三甲医院中聘任过来的,形成了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医疗体系。
  这是八月上旬的一个黄昏,气势恢宏的嵩山陈靖姑祖庙建筑群,依山而建,平添了无限的庄严、神秘、安静。在祖殿偏门口,遇见了那个被称为东庄民营医疗“祖师爷”的陈德良,陈先生面色红润,气度悠闲,拿着一个水壶正在认真地浇花灌草,过往江湖上的暴风骤雨在他的身上已找不到了。十多年,他已金盆洗手,退出江湖,精心地守护他心中的陈靖姑祖殿。陈靖姑是他的祖姑,也是扶死救伤的医疗神,千年的时间之陌,牵动着陈氏家族的精神血脉,以陈德良先生在江湖上一呼百应的领袖地位,陈靖姑祖殿已花费了数亿元资金进行重修与重建。如今,陈靖姑祖庙、嵩山护国寺、象山书院已被列入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陈靖姑民间信俗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身过江湖,怎能一个隐字了得?尽管早已隐居在嵩山一间简易的客房内,还有无数的媒体记者纷至沓来,来探秘莆田系的传奇与秘闻,陈德良先生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话:现在东庄人的医院都很正规。
  风清气正的暮色中,嵩山护国寺隐约间传出沉沉的暮鼓声,青翠茂盛而又生机盎然的礼泉半岛上,一座座金碧辉煌的楼房,如同灿烂的幸福花在暖色的夕阳中怒放……
2019年8月27日

-END-


△作者简介:林春荣,男,1967年4月出生,福建莆田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莆田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已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诗刊》《福建日报》等上百家刊物发表数千首(篇)诗歌散文作品,多首作品入选有关文集,有部分作品作为小学、中学语文教材。已出版诗集《无痕的月光》《中国故乡》《中国季节》《春天的旋律》《永远的妈祖》《中国以生命的名义》《诗意中国》。二十三次获省级以上的文学奖或诗歌奖。现供职于莆田市荔城区委宣传部。

延伸阅读
林春荣:江东,一座古老村庄的壮丽史诗
原创精品丨林春荣:妈祖和她的故乡莆田
深度丨林春荣:这才是真实的莆田
林春荣:致莆田♬
深度丨林春荣:中国,有一座城市叫莆田
独家丨寻找一个失踪的县名
独家丨仙游,竟然藏着这样一座与众不同的文庙!
周末诗苑丨林春荣抒情诗八首
独家丨林春荣:遥远的平海卫
谨以此文献给每一位奋斗在路上的莆商!
深度丨莆田东阳:一个家族诞生了十一名进士!
林春荣:月光下的基督教堂
独家丨莆田江湖:世界洪门的前世今生♬
林春荣:仰望壶山
白塘洋尾,一曲农耕文明美丽的挽歌
仙游前连,一座历史文化名村的生态标本
深度丨莆田文明,何以刷爆中国?
千年莆阳城
周末诗苑丨林春荣:这是立春时节的中国
组诗丨林春荣:我的灵魂在你抵达的前方等你
莆田:“中国进士第一乡”是怎样读成的?
性格莆田丨一座城市对宋朝的芬芳记忆
黄廷方,一个缔造国家首富的莆田人!
我的青春  我的书声——献给广化寺释迦文佛塔
金庸:一个人辽阔的江湖
我的平原  我的家——献给镇海堤
鞋城之殇,写给正在冬天原野上奔跑的莆田鞋人
这双火遍全球的“太空流浪鞋”竟出自莆田
木兰溪——刷爆全国的最美家乡河
林春荣:风雪下的大宗伯第
林春荣:我们的福建
林春荣:中国,有一座以荔枝命名的城市
林春荣:原乡——献给我的莆田城
林春荣:性格莆田

本期责编:踏浪丨排版:慕白




↓这里不喧哗,只为给你一片宁静。感谢你的点赞、分享!
阅读原文 阅读 6932
在看28

写下你的留言
精选留言
17
林德新

东庄人,林某点赞!
9
大林

相当中肯的评价
6
WuQiongYing

震惊世界的一角。
4
但高青

好文,学习!
4
展翅飞翔(逰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15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15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长的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15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慢慢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15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赞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15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友情顶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15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7_226:}{:7_2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8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7_2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8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10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了东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14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土豪遍地的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17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倒是第一次看这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18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特色名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19 16: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20 00: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要回复20条才能看好累,这有什么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福建论坛

GMT+8, 2024-4-20 21:55 , Processed in 0.07811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