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查看: 2961|回复: 50

湖北新任沿海省委:全力解决武汉大而不强的问题,导入600万人口进武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6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科学擘画全省未来发展蓝图,旗帜鲜明支持武汉做大做强。武汉将认真落实省委提出的“一主引领”要求,用足用活用好优势,强化龙头引领作用,加快推动“大武汉”向“强武汉”迈进,努力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做贡献。

坚决扛起“一主引领”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武汉情深似海、厚望如山,作出“三个没有改变”的重大论断,寄予“三个一定能”的殷切期望,为武汉疫后重振、浴火重生指明了方向、加足了底气。省委书记应勇在省委全会上,提出构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做强武汉龙头地位。武汉使命在肩、责任重大,必须突出“一主引领”,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全省发展,以“领唱领舞”带动“合唱共舞”,加快构建全省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

全力解决“大而不强”问题。省委书记应勇指出,武汉最大的问题不是“一城独大”,而是“大而不强”。武汉强则湖北强,必须加快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发展能级和竞争力。综合实力要强。咬定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目标不放松,打造全国经济中心、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加快提高武汉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实现争先进位。产业实力要强。把实体经济作为立身强市之本,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头部经济、枢纽经济、信创经济,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科技实力要强。突出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作用,争取布局更多大科学装置,努力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深入实施“院士专家引领高端产业发展计划”,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价值链,培深培厚发展优势和竞争胜势。

更好彰显“建成支点”担当。发挥武汉中心城市资源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是建成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所在,既是省委的重托、更是武汉的责任,必须彰显省会担当、实现更大作为。着力带动武汉城市圈升级发展。坚持差异化定位、有序化协作、同城化发展,以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为主要辐射极,打造光谷科创、先进制造、临空经济“三大走廊”,加快建设现代化大武汉都市圈,更好辐射带动“全域协同”发展。着力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深化省会城市合作,完善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共建共享的一体化发展机制,共同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着力融入“一带一路”发展。建设“超米字型”高铁网络、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国际航空门户枢纽、欧亚陆运节点城市,推进武汉自贸区扩容,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构建新发展格局重要枢纽。


区域发展强不强,中心城市是重要标志。

省委全会提出,武汉之于湖北,相当于上海之于长三角,旗帜鲜明支持武汉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的龙头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覃道明认为,武汉能否成为“湖北的上海”,首先取决于自身城市能级。必须做强武汉龙头地位,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发挥武汉的引领作用,关键在于“强功能”。武汉大学经济学教授邹薇认为,大武汉之“大”,不仅体现在规模之“大”,更要体现在功能之“强”。近年来,武汉发展虽取得长足进步,但在产业体系、创新能力、竞争优势、开放度和国际化水平等方面,与发达地区仍有明显差距。

产业,是地区发展的实力体现。2019年,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167.27亿元、占GDP的25.69%,远低于深圳9231亿元和34.3%的水平。去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武汉仅入围7家,排名全国城市第17位,不仅落后于北上广深,也少于杭州、苏州、成都、无锡、宁波等地。

创新力代表着城市竞争力。武汉拥有9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但科教成果本地转化率只有20%左右,“墙里开花墙外香”现象比较严重。2017年,合肥获批全国第2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拥有8个国家大科学装置,而武汉大科学装置只有2个,仍在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武汉强则湖北强。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说,落实省*委“一主引领”要求,武汉必须全力解决“大而不强”问题,全面提升发展能级和竞争力,加快推动“大武汉”向“强武汉”迈进。

强,要强在综合实力。武汉2019年GDP1.62万亿元,只有上海的42.5%,深圳的60.2%,广州、重庆的68.7%左右。受疫情影响,今年以来武汉经济总量位次有所下滑,上半年被杭州、南京、天津反超,前三季度武汉反超天津,但仍落后于杭州、南京。面对“标兵越来越远、追兵加速反超”的局面,武汉提出,全面发力,加快提高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实现争先进位。

强,要强在产业实力。武汉产业体系完备,拥有工业41个大类的38个门类,但产业链不够长,产业附加值不高。为此,武汉要求,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做大做强“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和服务、生命健康等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氢能、海洋装备、量子科技等新兴产业。

在光谷,光电子优势产业正向“光芯屏端网”产业全面拓展,规模已近万亿元。今年以来,华为长江鲲鹏、浪潮华中总部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武汉立志,用3年时间建成全国数字经济一线城市,使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

强,还要强在科技实力。75名院士、P4实验室等一批国家重大科研平台,丰富的科技资源如何变成产业发展优势?武汉明确路径:打通两个“一公里”。

“院士专家引领高端产业发展行动”率先启动。47名院士、37名专家,引领光电子、人工智能、数字、量子技术、超级计算等十大高端产业集群。武汉希望,以此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提升产业能级。

瞄准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最先一公里”,武汉以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契机,加大科研投入布局。在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承载区和光谷科学岛,一批国家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四不像”机构和国家创新中心抓紧建设。未来,这里将打造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辐射带动大走廊沿线城市乃至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加速聚集发展。

以“领唱领舞”带动“合唱共舞”

省*委全会指出,武汉城市圈是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要打造武汉城市圈升级版,让“1+8”协同协作、一体发展。

对此,武汉市认为,发挥武汉中心城市资源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是建成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所在,既是省委的重托、更是武汉的责任,必须彰显省会担当、实现更大作为,以“领唱领舞”带动“合唱共舞”,实现武汉城市圈升级发展。

在这场“合唱共舞”中,光谷科创、先进制造、临空经济“三大走廊”,依托三大国家级开发区,成为最闪亮的舞台。

其中,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以东湖高新为核心,向着鄂州、黄石、黄冈等地拓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和总部经济三条千亿创新产业带,为沿线城市带来发展机遇。

紧邻光谷的鄂州葛店开发区,率先尝到甜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直接为武汉配套的占到四分之一。围绕长江存储、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等“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数百家上下游“隐形冠军”企业在此聚集。总部在光谷、生产在葛店,成为不少企业的共同选择。

在黄石,依托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104家电子信息企业扎堆,年均增速超过60%。今年,黄石在光谷设立离岸科创中心,为两地产业协作搭建平台。

对接武汉,协同发展。在武汉另一端,汉孝一体正在提速。今年1月至9月,孝感共签约引进武汉区域客商投资亿元以上项目56个,占全市引进亿元以上项目的1/3,投资总额455.92亿元,占全市引进亿元以上项目总投资的41.87%。

然而,在“合唱共舞”中,一些不和谐的障碍、壁垒仍然突出。

在孝感,有园区表示,武汉外溢的产业多集中在纺织、家具制造等领域,规模偏小,质量不优。

在鄂州,有企业反映,两地在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方面存在巨大差距,户口在葛店,无法共享光谷的优质教育资源,制约了人才流动。此外,在科学仪器设施使用等方面,葛店企业也很难享受到光谷的同等优惠政策。

孝感市汉孝一体化办公室主任陈学主坦言,两地对接还存在“剃头担子一头热”,省级层面缺少相对固定工作推进机制,武汉市也没有专门的对接机构,在项目共建、资源共享、互动融合等方面还远远不够。“长三角的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今年已经启动跨省域国土空间规划,这种对接的力度与广度,令人羡慕。”

城市圈之“圈”,不仅是地理上的相邻,更是内部之间打破壁垒、拆除藩篱,实现要素顺畅流动,差异化发展。省ZF咨询委员、省社科院研究员秦尊文认为,当前武汉城市圈还面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短板突出、产业分工协作不够密切、公共服务共享程度不高等问题,必须在省级层面加强统筹协调,建立联动推进机制,深入推进通信基础设施、生态环保、产业、市场、社会发展“五个一体化”。他建议武汉将食品饮料、化工、一般性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逐步向周边城市扩散转移,同时,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实现周边总部向武汉迁移、生产基地迁往周边的“双迁模式”,实现城市群共赢发展。

覃道明认为,在这场“合唱共舞”中,武汉首先要加快科技创新,把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其次,要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拉长产业链,让企业做到“头部”(地区总部)在武汉,“身子”(工厂)在城市圈其他城市,形成辐射带动效应。

邹薇建议,按照“一核两翼四极”推动武汉现代化大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壮大“一核”,即加快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联结“两翼”,即武汉都市圈通过高铁与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协同发展。贯通“四极”,即发展长江中游新型城市群,涵盖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江淮城市群,打造成为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之后新的区域增长动力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6 20: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沙坡尾 于 2020-12-6 21:00 编辑

大而不强,说得好!

武汉近20%老人,怎么办?
武汉年青人被北上广深杭厦宁虹吸怎么破?

点评

厦吸汉,哈哈哈哈哈。。。。。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7 00: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6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省委书记是从山东济南调过来的,确实不一般。湖北以前对武汉支持度明显弱于四川对于成都的支持力度,导致武汉和湖北在新一轮竞争中,无论是地铁建设速度,人口导入,以及城市建设上不断的落后于成都,现在再加上沿海两强强省会南京杭州异军突起,在全国新一轮竞争中,非常危险。

所以,新来的省委书记第一次来湖北,就在操作,鄂州地区回归武汉举措,目前已上报中央,接下来会在金融、交通、城建等三个领域全力发力,他改变了山东省济南一直落后的问题,让济南一跃成为与合肥、福州竞争的新兴城市。

这次,全省发力,意思就是要在武汉吸收鄂州的基础之上1200万人口,在导入600万人口进入武汉,形成18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从大而不强,变成又大又强

开建武汉六环线、武汉加快250公里地铁建设,实现经济总量上与成都、苏州的较量,从而带动全省发展。

另外,湖北并不属于地级市与省会差距悬殊到无法自拔的省份,2019年,湖北实现人均GDP 11200美元,城市化率超过61%,在小康指数、人均收入、人均消费、等综合指标均处于中西部各省第一位,有的指标与山东省不相上下,是完全有能力重新扶持武汉的,武汉是两个特大城市,汉口特别市(含汉阳地区)与武昌省会的合并,如今却在一些关键指标落后于成都,这是全省并不希望看到的事情,现在武鄂合并以上报中央,不出意外,年底会获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6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坡尾 发表于 2020-12-6 20:57
大而不强,说得好!

武汉近20%老人,怎么办?

胡扯,武汉的光谷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年轻人结构是仅次于深圳某些区的,平均年龄29岁。

武汉鄂州年底合并之后,武汉三镇和光谷之间形成紧靠双城模式发展,比天津市区离滨海新区近的多

  他介绍,武汉地区现有83所普通高校,在校师生约115万人,是名副其实的大学之城和人才集聚地,近年先后有10余所高校与武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一大批创新性、标杆性、引领性重大智力和产业项目落户武汉,大大推动了城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这其中,洪山区探索“学城融合、共建共享”模式,人才培养和引进也成绩喜人。



近年来落户武汉的越来越多,尤其是大学生,你可以看下武汉户籍人口增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6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如何变迁,人口向核心大都市聚集是趋势。中间短暂的波折或者逆向运动都不市趋势。日本现在出现什么情况,日本的年轻人几乎100%都是往东京跑。回去的是迫不得已。东京都市圈已经4000万人口了,还在持续增加,是日本唯一人口还在增加的城市。唯一一个,没有第二个了。中国未来5000万以上人口的省又何尝不是日本模式。英国法国,韩国泰国,其实都一样。英国伦敦规模是第二大城市规模的6-8倍


武汉城市圈六环内要从3000万人口到4000万人口城市规模,不管是哪个省,一定会出现人口流出流入,所以从沿海浙江、山东来湖北的官员旗帜鲜明的支持武汉做强

让武汉市人口规模到2000万,六环内到4000万,宜昌和襄阳二副城市群各1000万,改变湖北人口向外流出问题,这是世界上日本、韩国、法国、英国的共识。

湖北并没有四川 河南那9000-1亿的人口,是完全能做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6 21: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凤舞神州 发表于 2020-12-6 21:05
胡扯,武汉的光谷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年轻人结构是仅次于深圳某些区的,平均年龄29岁。

武汉鄂州年底 ...

你干脆说武汉幼儿园平均年龄够低。
武汉虹吸湖北各地市年轻人,
武汉本地的年轻人往一线城市和沿海跑。
所以表面上看武汉年轻人不少,
但结果就是不强。强的去了北上广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6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市市长周先旺表示,“十四五”期间,武汉市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按照“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增强“一主引领”的辐射带动作用。他说,连通孝感、黄冈、鄂州的六环也计划在今年内开工,希望尽快建成武汉城市圈大通道,加快武汉城市圈协同发展,形成产业发展的完整生态链。
  鄂州市委书记王立表示,即将建成的鄂州机场作为中国第一个专业物流门户枢纽,对整个湖北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不仅能构建湖北在专业物流中的龙头地位,还是中国双循环通向海外的空中桥梁。
  正在建设中的鄂州机场,和黄冈仅有一江之隔。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说,黄冈将规划75平方公里的临空经济区,全力承接临空产业。作为临空经济区的配套工程,黄冈将投资125亿元,新建一座横跨长江的双层公路大桥。届时从临空经济区到顺丰机场,仅需10分钟车程,将大大便利人员和货物来往于两地之间。
这条规划划入武汉疫后重振规划(三年行动规划)当中。据了解此环线全长560公里,其中一半到5分之3的线路在武汉市区外,它共跨12个市县区(其中包括武汉、鄂州全域,黄冈黄州区、团风县,黄石市辖区、大冶市,孝感孝南区、汉川市,咸宁市咸安区、嘉鱼县,以及仙桃市、洪湖市部分地区。),如建成将成为全中国最长的城市环线。
1.jpg

现在是国家也支持武汉全力恢复,六环线将在十四五期间全面建成,所以你们说什么周边城市没享受到武汉发展,到真不是如此,一个是城际铁路,这些城市到武汉都是1小时,第二个就是新的540公里环线,他们可以进入武汉市区买房落户,发展
武汉鄂州合并后,从武汉光谷到鄂州武汉第二民用进场之间有20公里长,200平方公里都市发展区,可以全力承接武汉都市圈人口转移,自从2019年开始,武汉江南地区发展彻底压过江北片区,我们武昌区获得六项华中第一,光谷也成为武汉市GDP最高的城区,超过2000亿元。与鄂州合并构成的新的东湖新区,将承载武汉周边城市人口转移,自己老家不行,到武汉来就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6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坡尾 发表于 2020-12-6 21:18
你干脆说武汉幼儿园平均年龄够低。
武汉虹吸湖北各地市年轻人,
武汉本地的年轻人往一线城市和沿海跑。 ...

你不了解武汉就不要乱讲,OK???武汉本地人去北京上海的确实有,但是没你想的那么多,剩下的确实也有去深圳的

去广州的微乎其微,一个是方言沟通不了,第二个是老中南大区情节,我就是402016武汉本地人,我同龄同学90%留本地,剩下5%出国留学,基本上是法国日本,很多留在当地,4%去北京上海,1%去深圳

剩下的你觉得沿海有什么竞争力???广州竞争不过深圳,方言又听不懂,其他的沿海地级市收入也没比武汉高,房价还贵的死人,连湖北人去珠三角90%都是去深圳,去长三角的越来越少,你别忘记了,你以为湖北是四川河南?湖北户籍人口-常住人口=200多万,比重庆还少。


沿海内部还不是苏北跑苏南,浙南全国跑,粤东西北跑珠三角,你们福建还不是形成两个小范围中心,一个省是不可能都发达的,这可能性等于0,但同省之间内部转移,过年回老家做的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6 21: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确实是个大城市,我之前去过,就一个汉口就比泉州还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6 21: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尔虞我诈 发表于 2020-12-6 21:28
武汉确实是个大城市,我之前去过,就一个汉口就比泉州还大

武汉大而不强这是客套话,
这话翻译起来就是武汉很大但很弱!
人家不好意思说那么直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6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尔虞我诈 发表于 2020-12-6 21:28
武汉确实是个大城市,我之前去过,就一个汉口就比泉州还大

大而不强,而且现在也没大到哪里了,和成都差不多了,我看了几个规模,和成都几乎不相上下,而成都郊区还发展的更好。
所以现在要解决的就是大而不强的问题,湖北的人口往外流减少是因为武汉在变强,我大学同学不少去广东浙江的都回武汉买房子了

年底武汉鄂州合并后,有一大片真空区域房价能在8000上下,加上湖北现在全力支持武汉补贴,这些人是买的起的。

湖北最好的就是人口没有四川河南那么多,只有6000万人口,武汉城市圈本来就有3000多万人口,只要把剩下的西北西南的人口在导入1000万进武汉六环线,就可以解决其他地区发展的问题。

另外,省里面给襄阳、宜昌规划也很明确,强不到哪里,未来和洛阳平起平坐足以,其他的力量都投入武汉。

这是湖北省第一次提这个口号,以前都是口头上说什么一主两副,还说什么各占三分之一,现在已明确提出武汉占湖北经济比重和人口比重必须在呈现10%的上升,要和苏州、成都争排位。只有中心城市才有能力让省份有竞争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6 21: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交通也很牛逼呀,BRT,有轨电车,地铁都有,我觉得坐有轨电车比坐地铁看风景更好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6 21: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尔虞我诈 于 2020-12-6 21:37 编辑

武汉比长沙牛逼太多了,同是内陆省会,长沙就给人感觉没那么大,而且长沙发展的比较好的好像都是在湘江东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6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坡尾 发表于 2020-12-6 21:30
武汉大而不强这是客套话,
这话翻译起来就是武汉很大但很弱!
人家不好意思说那么直白。

你这样说也没错,我省的官员都是浙江和山东来的,现在为止,武汉已经不是100年前的大武汉,现在确实很弱

在四大省会里面对成都的咄咄逼人有处于下风之征兆,所以沿海的官员直接提出来了

以后全省要做的就是4000万人口通过城际铁路、六环线、地铁等各项措施运送到武汉,武汉要做到2000万人口规模,六环线内住4000万人,要占湖北70%的力量,剩下的宜昌襄阳各占湖北15%,改变湖北人口结构,人口全部往武汉移动,这比在分散精力去发展那些小城市好的多。

还好,中央给予了武汉一揽子支持计划,重建武汉规划里,我省才终于把武鄂事项提出上报,已快批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6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尔虞我诈 发表于 2020-12-6 21:36
武汉比长沙牛逼太多了,同是内陆省会,长沙就给人感觉没那么大,而且长沙发展的比较好的好像都是在湘江东部

你不要说长沙,工业化时代,武汉是整个中国内地的中心,成都+重庆的市区人口还没有武汉三镇多,现在呢?

这两个一个直辖市,一个宁可牺牲全省也发展他一个,长沙也弄出来什么长株潭对武汉各种看不顺眼,郑州也一样

这都是武汉大而不强造成的,现在沿海的官员确实不一般,湖北的所有竞争力,核心就在武汉,通过这次疫情,可以看得出来湖北受冲击大,一旦武汉跌出前十,湖北就没有竞争力

所以现在是我省有史以来第一次提,要以全省支持全力恢复武汉。当武汉全市(含鄂州)人口2000万,GDP占湖北45%-50%,武汉六环线占湖北65%,宜昌襄阳等鄂西南鄂西北各占18%的时候,人口和经济流动到武汉来,就根本不用去发展那些小城市了,他们要做的就是全力做好老家和武汉之间的交通联系

现在城际铁路到武汉来都很方便,马上鄂州地铁到武汉也通了。

湖北以后的策略说的很清晰,宜昌襄阳带领的城市群各自1000万城市,发展的不弱于洛阳就行,其他的力量都投入武汉,放弃一些中小城市发展,没有希望的地方倒不如让他们和武汉做好对接,过年方便回老家,1个小时完成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福建论坛

GMT+8, 2024-4-24 03:53 , Processed in 0.08741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