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楼主: 雄起东南qz

福建早已经有万亿GDP城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3 19: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颠倒黑白,故弄玄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3 19: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建论坛二小丑就是这样,比数据的时候谈人均的时候厦门按行政区,还必须是区,比不过的时候有突破行政区,划一点漳泉用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3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的好啊。沙坡尾也说的好。只是那些泉州网友 ,都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很无语

点评

的确有这么一些人,根本什么都不懂,却带着严重的主观偏见,说不出一点道理,就只为反对而反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3 23: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end 发表于 2021-1-23 14:21
分工一直有,就看怎么合作了

支持雄起东南深入研究

这里还谈不上研究,福坛愚昧无知的网友太多了,我现在还只是在讲解。对于我前面所述的三个城市概念,很多网友还不明白,下面再继续深入讲解讲解。为了方便讲解,我把这三个概念分别叫做广义城市型行政区、狭义城市型行政区、实体城市。

第一个概念是网友们广泛使用却并不真正明白的城市概念。这个概念虽然往往被称为城市,但其实是行政区,是城市型行政区,但却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城市型行政区,其中大多数已经演变成了和省县乡一样的地域型行政区,所以我在这里称其为广义城市型行政区。中国目前大多数的市都属于这种行政区,这样的行政区不仅仅范围可以远远大于其城市实体,而且可以市管县,也可以市代管市。
第二个概念是沙坡尾网友所提到的城市的概念。比起前一个概念,这个概念的城市仅限于市辖区,不包括市所代管的市,这个概念严格依照法律规定,所以我在这里称其为狭义城市型行政区。尽管现实中存在着一个市行政代管另一个市的情况,但在法律适用问题上,两者却是有严格区别的各自独立的法律主体。比如城市按照城乡规划法规定进行城市规划时,设区市和代管的市都要分别做规划,而不能设区市为其代管市做规划;又比如住建部在进行城市建设统计时,设区市和代管市都是独立统计的;又比如国家设置的地铁建设门槛,其人口规模也是仅限于市区而不算代管市……这些其实都是狭义城市型行政区概念。
第三个概念其实是最根本的城市的概念,它撇开了行政区,而回到了城市的本质——大型聚落,也就是人口大规模集聚、紧密循环联系、高效生产生活的地理空间。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但为了区别于已被惯用的行政区意义上的城市,就在“城市”二字前加了“实体”二字,称为实体城市,这也是学界在使用中的一个概念

先有实体城市,才有行政区城市(也就是城市型行政区)。实体城市的历史已经有几千年了,它是社会化大分工和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比如秦时的咸阳、汉唐的长安、北宋的东京、南宋的临安、元明清的北京……,那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城市,但这些城市都是实体城市的概念,而不是行政区意义上城市的概念。中国第一个城市型行政区是1921年设立的广州市,它是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基于实体城市,而设立的新型行政区。中国目前设市的条件,其实就是看实体城市是否集聚了十万以上非农人口。

先有狭义城市型行政区,后有广义城市型行政区。中国早期设立的市,其大小范围和实体城市是接近的,一般是把一个较大规模的县城从县划分出来设立为市,实行市县分治。下面以福州为例来看看城市型行政区的演化过程。先看看福建设市时间表:
设市时间
城市
1933
厦门
1946
福州
1951
泉州
1951
漳州
1956
南平
1960
三明
1981
龙岩
1983
莆田
1983
邵武
1984
永安
1987
石狮
1988
宁德
1989
武夷山
1989
福安
1990
漳平
1990
福清
1992
晋江
1992
建瓯
1993
南安
1993
龙海
1994
长乐
1994
建阳
1995
福鼎

福建的实体城市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出现了,泉州是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城市。福建的第一个市是1933年设立的厦门市。
福州实体城市也有一千多年历史了,而福州设市是在1946年。一开始是从闽侯县划出鼓楼、南台、仓山等地设立为福州市,福州市和闽侯县分治,这时候的福州市是狭义城市型行政区,和福州实体城市也很接近。1958年,闽侯县划归福州市管辖,同安县划归厦门市管辖,福建开始市管县,狭义城市型行政区开始向广义城市型行政区演变。1983年,福州管辖范围扩大,原由莆田地区管辖的闽清、永泰、福清、长乐、平潭五县和宁德地区管辖的连江、罗源二县划到福州,加上原辖的闽侯县,福州共辖8个县,这也就是目前福州市的管辖范围,原来狭义城市型行政区演变成了广义城市型行政区,其实也可以说是地域型行政区了。1990年,福清县改福清市,由福州市代管,但这不是福建最早的市代管市。最早的市代管市是1984年三明市代管永安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林 发表于 2021-1-23 21:33
楼主说的好啊。沙坡尾也说的好。只是那些泉州网友 ,都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很无语

的确有这么一些人,根本什么都不懂,却带着严重的主观偏见,说不出一点道理,就只为反对而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李铁:纾解经济困境,须激发中国实体城市众多的优势和潜力
[size=0.8][size=0.66]李铁谈城市[size=0.66]李铁,独立经济学家。



[size=0.7][url=]关注[/url]


文 | 李铁 徐勤贤   编辑 | 朱弢2021年01月20日 18:03  

本文4992字,约7分钟
[size=0.8]如果将城镇建成区人口10万或5万,甚至是3万的城镇定义为空间独立的实体城市,那中国的城市数量最多可达到接近5000个,其中蕴藏的消费空间、投资容量、就业机会,将是刺激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
[size=0.85]最近我们注意到,一些学者对2021年及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十分乐观。
[size=0.85]得出这种判断大致有几个依据:一是中国已经顺利摆脱了疫情影响,目前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二是一些发达国家仍然处于疫情危机的困扰之中,一枝独秀的中国必然会带动强大的市场吸引力;三是中国自身的经济增长动力仍然在发挥作用,特别是后疫情时期,2021年会实现报复性增长;四是中美贸易关系在美国新一届领导班子上台之后,不会继续恶化。
[size=0.85]通过对内外发展环境的对比分析,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会出现好的发展趋势,甚至在2021年会达到接近两位数的增长。据一些研究机构乐观估计,2021年经济增速最高可达到11%,最低也能达到8-9%,也有学者预计为6%。
[size=0.85]在我们看来,要进行经济预测,不能仅以某一年的发展结果作为分析基础,还是要对长期趋势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判断。同样,我们要面对的不是如“欧美发展势头放缓,或其他国家仍处于疫情危机之中”这样的相对变化,而是中国自身经济增长趋势的变化。虽然疫情后我们由于防疫得力占有一定优势,但是影响宏观趋势的国际国内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size=0.85]因此我们判断,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看起来比2020年会好一些,但是从长期增长态势看,还不能过于乐观。
[size=0.85]导致经济下滑的因素并未被遏制
[size=0.85]从2010年到2020年的GDP经济增长速度看,剔除疫情严重的2020年,经济增长已呈现大幅下滑的趋势,即使2020年底前有了恢复性增长,也并没有改变这种下滑趋势。
[size=0.85]从2005年-2019年的GDP增长速度看,2007年GDP增速达14.2%,到2019年下滑到6.1%(图1)。分阶段来看,“十一五”时期(2006年-2010年)GDP年均增长速度为11.3%,“十二五”时期(2011年-2015年)降至7.5%,而“十三五”时期(2016年-2019年)降至6.6%(表1),如果算上2020年,“十三五”增速会更低。
[size=0.85]
[size=0.85]影响GDP增长的因素很多,包括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等,但是主要体现在投资、外贸和消费三个方面。我们仅从2010到2019年的相关数据就可以看出明显的经济下滑趋势。
[size=0.85]一是投资增长速度下滑明显。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为23.8%,持续下滑到2019年的5.1%(图2)。
[size=0.85]
[size=0.85]二是消费增长速度持续下滑。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为18.3%,持续下滑到2019年的8%(图3)。
[size=0.85]
[size=0.85]三是对外贸易呈现波动式下滑态势。2010年-2012年全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的增长速度由34.7%连续下滑到6.2%,2013年稍有提速后又连续下滑到2015年的负7%,之后2017年增速回升到14.2%后又呈现连续下滑趋势,2019年下滑至3.4%(图4)。
[size=0.85]
[size=0.85]2010年-2019年的投资、消费和进出口三个方面的数据总体上均呈现下降趋势,仅进出口贸易总额曾经有过严重波动,在2015年曾经见底,之后又出现了恢复性增长,但是也没有摆脱持续下滑的态势。
[size=0.85]中国的工业形势也不乐观。一是工业增加值增速下滑明显。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速度从2007年的18.5%下降到2019年的5.7%(图5)。
[size=0.85]
[size=0.85]二是工业制成品产销也处于下滑态势。2019年家用电冰箱生产量比2013年减少了787万台,而产量同比增速从2010年的23.02%下降到2019年的负1.11%,销量在2014年超过9200万台,到2019年下降到不到8000万台(图6、图7)。全国家用洗衣机生产量的同比增长速度从2010年的25.62%下降到2019年的2.27%,虽然家用洗衣机销量仍维持在7400多万台的高位,但是销量增速从2010年的24.13%下降到2019年的3.25%(图8、图9)。汽车销量虽然从2010年的1806.19万辆增加到2019年的2576.9万辆,增长速度从32.37%下降到2019年的负8.2%(图10)。
[size=0.85]
[size=0.85]目前,尚未看到各种政策和内外部环境的利好,如大规模引进外资、货币增发、财政刺激,以及外贸环境变化等。至少从前10年甚至前15年的经济走势来看,即使没有疫情和中美贸易关系的巨大变化,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经济下滑就已经出现了。
[size=0.85]当下,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持续蔓延,有些人对中国一枝独秀持乐观态度,但显然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全球经济形势恶化,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中国虽然扼制了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年后三个季度仍能保持正增长,但这是相对优势,并不意味着引起经济下滑的因素都得到遏制。
[size=0.85]中美贸易关系没有根本改善,叠加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仍然会对中国2021年的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size=0.85]在拜登接任美国总统后,中美贸易关系会不会立即发生扭转,还需要时间来验证。而川普留下的政治遗产,可能仍会对未来的中美关系产生不利作用。
[size=0.85]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在全球蔓延,疫苗接种速度滞后于疫情传播速度,对全球贸易的影响应该会贯穿2021年全年。近期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应该是稳定的。国内的投资取决于货币和金融政策,“保稳定,防风险”是基本出发点,可能不会出现投资浪潮,因此投资对经济的带动能力有限。
[size=0.85]消费则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就业的增长。2000年-2019年,中国就业人数从7.8亿下降到7.74亿,而增长速度从2001年最高的1.3%下降到2019年的负0.15%(图9)。从农村外出务工人数看,2019年比2014年增加了604万人,五年间平均每年增加100万人(图10)。而2020年三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为17952万人,比上年同期少了384万人。虽然是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但什么时候能恢复到2019年的就业水平,仍取决于经济增长的幅度。而经济下滑导致的就业下降,也会直接影响到消费的动力。
[size=0.85]
[size=0.85]城市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
[size=0.85]中国确实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并不等于我们已经从发展困境中解脱出来。中央提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要在外部环境十分不确定的情况下,更好发挥内循环动力。而内循环或者说是拉动内需的基本政策前提,还是要建立在防范金融风险和各种债务风险的压力下。
[size=0.85]显然,建立内循环增长的动力机制需要新思路,要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从提高效率,挖掘潜力入手,而不是遵循以往增发货币,刺激债务增长,过度激发地方政府积极性的老路,。
[size=0.85]如果从“保就业、促增长”的角度出发,就不能忽视如何通过增加更多就业来刺激消费的作用。据统计,中国的14亿人口中,中等以上收入人口占4亿,中等以下收入人口为10亿。如何让更多较低收入人口进入到中等收入群体,需要解决现有未充分就业的城镇人口和约2亿农村闲置劳动力的就业和收入提高问题。在现有就业总人口基础上,在未来一段时间必须要继续增加就业数量。
[size=0.85]解决就业问题,不能依靠农业,也不能把重点放在农村,因为工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产业的最佳就业空间一定是在各类城市。在稳定现有8.5亿城镇常住人口的就业外,还要增加近2亿农村人口进入各类城镇就业,这是促进消费的最基本保证。要把更多人口纳入非农就业渠道带动消费增长,可利用的就业机会更多在城市。
[size=0.85]可以说,城市是未来刺激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
[size=0.85]按照人们的惯常理解,中国的城市只是现有的684个设市城市。这个概念需要纠正,这是中国行政区划的一种特殊设置方法,现实中的设市城市实际上是包括中心城市和各类城镇在内的行政区。而实现产业就业增长的空间,显然需要更为明确的城市政策来支撑。
[size=0.85]那什么是城市?应该是各类不同规模和称呼不同的空间上的实体城市。否则中国有8.5亿的城镇常住人口,却只有不到700个城市,这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怎么也说不过去的。如果将城镇建成区人口10万或5万,甚至是3万的城镇定义为空间独立的实体城市,那中国的城市数量最多可达到接近5000个。其中既包括县城,也包括几十万人口和数万人口的特大镇和大镇,还有各类远离城市主城区的市辖区、新区或产业园区等。
[size=0.85]如此众多的城市在吸引要素进入和承接大城市功能疏解的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的作用。其中最大的作用就是按照新的城市标准来确定中国的城市空间格局,并通过市场的作用,在不同人口规模的城市间配置要素和资源。
[size=0.85]这些资源要素中最重要的就是劳动力和土地。中国有14亿人口,其中城镇户籍人口6亿多人,在各类城镇就业的农民工2.9亿,还有约8000万的城镇间流动人口,未来随着城市化进程,还有近2亿的新增农业转移人口要进入城镇。他们的就业、居住和消费,以及公共服务需求都要在城市里解决。而且因为他们要把长期的消费和投资从农村、原居住地转移到就业所在地的各类城市,这也会带动投资的增长。
[size=0.85]但是这些人口会在什么样的城市定居落户,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在现在的各类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主城区吗?显然不是,因为这里的就业和生活成本是他们无法承受的。另一方面这些城市因利益结构固化导致了包容性不足,会对他们进行排斥。所以,需要更多与他们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相接近的城市才可以承载这些劳动力资源。这就要求在现有的设市城市之外,寻找已经存在的、符合劳动力需求特征的实体城市空间。
[size=0.85]事实上,这样的城市大量存在。在中心城市周边存在大量三五万人口的小城市,可以起到缓解主城区高房价的压力。在现有的中心城市主城区,由于优质服务和资源集中,房价居于高位。即使多年来已经对投资和投机性购房采取了行政限制性措施,仍然无法平抑房价。根本的办法是通过大城市周边的小城市来缓解主城区的房价压力。
[size=0.85]随着城市人口规模越来越大,居住郊区化也会随之出现,会充分发挥周边小城市承接疏解的作用。需要注意到,在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同时,住房投资的增长速度仍然处于正增长。201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高达13万亿元,比2010年高出近9万亿元(图11)。虽然商品房销售面积的增长有所停滞,但是商品房销售额仍然高达近16万亿元,仍然是净增长。如果利用好中心城市周边数量众多的小城市,不但可以带动一部分住房投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平抑中心城市主城区的高房价。
[size=0.85]
[size=0.85]中国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大约有1.8亿。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看,其中有20%的农民工购买了住房,但绝大多数并不是在就业地和人口流入地区购买的住房,而是为了解决未来子女教育和老人就医问题,在家乡的县城购买的住房,这是一个现实趋势。
[size=0.85]在人口流入地区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举步维艰,但是人们的投资和消费已经出现了多元化的途径。如果他们把长期投资和消费预期选择在家乡的县城,不仅会带动住房投资的增长,而且也会带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的增长。
[size=0.85]有关部门提出了要加强中西部地区县城的基础设施建设,实际上就是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开辟另一类城市空间。这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资,也会成为未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
[size=0.85]小城市也会成为中国工业发展的新载体。随着产业园区的开发成本高企,过去通过房地产开发的高收益来填补招商引资和产业园区投入成本的方式已经不可持续。寻求新的产业发展空间,降低产业进入成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中心城市周边的小城市来实现。小城市的成本相对主城区更低,既可以降低产业进入成本,同样也可以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潜力和动力。更重要的是,在小城市更容易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改革,也有利于调动小城市周边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小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的积极性。
[size=0.85]上世纪80年代的乡镇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中国发达地区经济蓬勃发展的基础。而未来在中心城市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利用小城市低成本的优势,进行产业疏解,同时为小城市提供更多工业和服务业就业机会。
[size=0.85]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要发挥城市数量多的优势。连接城市间的交通基础设施,促进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发展,不是仅仅依靠大城市就可以实现的,而是要充分利用大中小不同规模城市的作用,在空间上进行统筹规划,按照市场方式合理配置资源和要素。
[size=0.85]未来,通过降低就业和居住的门槛,发挥众多城市的数量优势和低成本优势,结合中心城市的发展,可能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政策选项之一。
[size=0.85](李铁为独立经济学家、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原主任,徐勤贤为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研究员。本文根据作者在新浪年度经济人物论坛上的主旨发言整理,有增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4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双标用得起飞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实体城市是广泛而客观存在的,它深刻地影响着人口和要素的流动和发展,是市场作用的主要平台、渠道和网点,政府也应该在行政区之外,重新深入、细化地辨识实体城市,以便精准施策,科学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就比如前面讲过的地铁建设门槛,目前国家设置的地铁建设门槛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经济实力,包括GDP和财政指标;另一方面是人口需求,包括市区人口和预测流量指标,设置这个门槛主要是为了防止地方盲目冲动投资或搞政绩工程,确保地铁有充分需求和效益支持。但是这样的指标却只限于市辖区,不管实际人口集聚分布情况,对于泉州来说,如果只看市辖区,那么人口指标不达标,而实际上规划的地铁一号线贯穿泉晋石城区,沿线人口密布,未来需求应予以充分考虑,这也就是公共基础建设要科学合理考虑实体城市的实际条件和需要。实体城市也有多尺度的空间划分,这就要求我们跳出行政区的框框,深入分析人口分布,以人为中心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点评

关于地铁建设条件,有人会说晋江石狮改区不就可以了吗?我说有那么容易吗?且不说改区的利弊(绝不像网友们所想像的那样有百利而无一弊,有空再详述),且说实际操作中,改区需要大市和小市都同意,达成一致了才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7 09: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4 00: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厦门实体城市范围包括在轮渡、中山路一带,说简单点,只有这片区域才是厦门(实体城市)。
集美、同安、翔安、钟宅、莲坂、江头、海沧都是行政区划撮合成的城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实体城市可以有多尺度的空间划分,核心就是人口和要素大规模集聚和紧密化高效循环,不同尺度的集聚规模和紧密化程度也不同。福建人口和生产力最集中所在,25公里半径集聚了500万人口,六七千亿GDP,50公里半径集聚了1000万人口,超万亿GDP,100公里半径集聚了2000万人口,二万亿GD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11: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主要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的主城区都在25公里半径尺度内,在这个尺度上,GDP达到万亿的只有北上广深等廖廖几个城市。在50公里半径尺度上,能达到万亿GDP的也很少,而厦漳泉核心区早已突破万亿GDP,是北京、长三角、大湾区之外的最强之一,不亚于武汉成都。在100公里半径尺度上,厦漳泉都市区GDP也早已突破二万亿,也是京长珠之外的最强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4 14: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坡尾你在论坛上扮阴阳人不累吗?    一个人开那么多小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4 14: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会地沙坡尾  一会儿崛起东南   真羡慕有3个手机的有钱人   有钱是多么寂寞   三个手机  3个号互相聊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14: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陈为帮:“行政区城市”和“实体城市”
原创 陈为帮 中国城市中心 2020-08-22
图片



作者

陈为帮(1939年---)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原副理事长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原副理事长  




01

中国最大的城市是谁?

五年前,我国地理界著名专家胡序威同志就非常明确地指出:“不能把设市城市的市域都看成城市。”他说:“现今我国的许多媒体,把设市的整个市域都看成城市,如把重庆说成是拥有3000万人口的世界超级城市。2015年10月8日《光明日报》报道,在全国城市人口规模排名榜中,重庆市仍列首位,大于上海市和北京市;而且还出现了保定市大于深圳市、南阳市大于武汉市等笑料。(见2015年12月1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网站 胡序威《致规划界的一封公开信》)。今天,中国几乎所有的城市实际上都成了区域,县级市是县域、地级市是地区的全部区域(由几个县构成,即过去的行署管辖范围),都是包括广大农村地区和“实体城市”在内的行政区。如果说这是统筹城乡管理,许多人会表示赞成,然而,在这种赞成的后面,却出现了不少困惑,最突出的就是统计数据反映的城市人口规模不能真实反映城市人口状况。就城市人口规模而论,以2017年行政区城市年末总人口而论,就有徐州市(1041万人)大于南京市(663万人)、阜阳市(1062万人)大于合肥市(730万人)、菏泽市(1015万人)大于青岛市(791万人)、周口市(1259万人)大于郑州市(827万人)、遵义市(802万人)大于贵阳市(401万人)如此等等的例子,成为普遍的误区。

重庆直辖以来是否成为我国最大的城市?!许多媒体可能一直存在疑虑。因为,到2017年,重庆市行政区总人口达到3392万人(常住总人口2884万人),而上海行政区常住总人口是2301万人。看上去,重庆人口仍然比上海规模大。(以上数据见《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8---2019年》中国市长协会主办 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然而,与“实体城市”相近的主城区人口相比较,重庆主城区城市人口将近900万人,而上海主城区人口已经超过1400万人,真实的城市人口比重庆多了许多。毫无疑义,上海仍然是我国最大的城市。重庆属于特例,国内国外都是不能简单比较的,重庆既有大城市,又有大农村,实际上重庆相当一个省,是省的行政结构,又实行直辖市的管理体制,非常特殊。




02

我国的城市是什么?

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观念,基本上有两大类:一类是“行政区城市”,一类是“实体城市”。

“行政区城市”,是按我国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城市,是国家现行的行政管理法定概念,表明不同城市的行政规格、等级和待遇。2017年我国全国设市城市共661个,其中有直辖市4个、副省级市15个、地级市279个、县级市363个。细说起来,这种行政级别和待遇相当复杂,不讲国际交流,就是国人内部讨论,往往也是难以说得很明白。比如有些省会城市属于地级市,而享受副省级城市待遇的城市除了部分省会城市外,还有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大连等城市。直辖市则属于正省级。由于“行政区城市”的范围包括了城市乡村在内的全部行政区域,因此,城市和区域的概念被完全混淆了。

“实体城市”,是指城市化水平达到相当高度、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集中达到相当程度的地段和聚落。主要表现为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和非农产业的集结程度达到相当水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覆盖达到相当水平、其城市建设达到相当水平的地段,是国际国内、广大群众公认的实实在在的真实的城市。是反映城市本质的概念。在我国国家行政建制序列中,在国家行政区划中,是没有“实体城市”这个概念的。而反映“实体城市”则有多种的概念,比如城区、市区等等。一些特大城市还采用了主城区、中心城区等概念。长期以来,在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上使用的“城市建成区”,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认为是比较接近“实体城市”的概念。虽然建设系统多年来已将城市建成区纳入了有关城市建设的统计,但是,在国家管理和国家统计系统中,“实体城市”的概念一直是不存在的。

此外,还有一些城市概念,主要是反映城市的经济实力和辐射能力, 比如中心城市等。在房地产市场分析中常常使用的一、二、三线城市,一线城市是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几个对于全国房地产市场影响重大的城市,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14: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03

   城市到底是什么?

前不久,我国首次独立出版的《城乡规划学名词》预公布,其中关于城市有如下解释:“城市  sity urban(1)以非农产业和一定规模的非农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聚落。(2)在中国通常也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或其所辖的市区。”

上述解释的第一部分反映了国际公认的城市概念。第二部分反映了中国特色,其前半句讲的是“行政区城市”的概念,后半句是想突出“实体城市”。

城市的主要特征是人口和产业的集中。大规模的高度集中,形成大城市;小规模的集中形成小城市。乡村的特征是分散,是人口和产业的分散。“行政区城市”难以准确反映我国城市的本质和特点,因为城市管辖了大量的乡村地区和农村人口。在我国,城市已经成为一种行政区的概念,统计出来的结果,不仅不能反映城市的特点,由于混淆了城乡的概念,反而模糊了城市的特征,甚至让人难以理解。实际上,如果我们从全国行政区管理角度看,城市已经成为管理国家的主要行政区形式。因为,除了新疆建设兵团,全国城乡好像都是在各个级别的城市管辖之中。那么,真正的城市又到哪里去了呢?!

早在1995年,我国地理界著名专家北京大学周一星教授就已经提出了实体城市的概念。他认为“城市地域”概念可以做出三种类型界定,即“行政地域”、“实体地域”和“功能地域”。在系统研究、深入分析了我国行政区城市存在的种种弊端后,他明确指出,中国这种行政区城市概念统计以及管理,“在世界城市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它会对于了解国情和一系列决策产生误导”。他明确提出:建立中国城市实体地域概念的主张,在改革城市统计方面提出了非常重要的建议。(见周一星《城市地理求索》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237---250页)




04

“行政区城市”的出现和长期存在,具有其历史的环境和条件,是国家的行政区划制度的产物

我国“行政区城市”主要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此前,基本上实施了一种“切块设市”的模式,就是将县城城关镇和附近一些符合设市条件的地段切出来设立县级市,其他的地区仍然是县,工作仍然以农业为主。1979年浙江省出现了“整县改市”的试验。1981年得到国务院批准。八十年代初期,我国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城市发展面临新形势。过去的“切块设市”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此后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行政区城市”开始迅速发展,出现了“撤县设市”的潮流,全国设市城市总量由1982年的245个发展到1996年的666个,县级市占了很大部分。地级市则实施了“市领导县”的行政区划改革。1997年,国务院冻结了县改市的做法。后来,开展了“撤地设市”、“撤县设区”的改革。不少大城市实施了所管辖的县改区,大城市原来管辖的县提升为区,由市政府直接管理。在县城以下,则实施了“撤乡设镇”的改革。

总体上看,“行政区城市”的体制,适应了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推进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促进了城镇建设,提高了一些县级城市的知名度,发挥了许多优势。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首先是模糊了城乡的实体区别,模糊了城市和区域的概念,引起了一些混淆。其次是,由于城市政府管辖区域的扩大,在某种程度上适应了政府扩大城市用地的趋势。第三是,过程中先是撤县设市“一阵风”,1997年冻结以后,设市工作又长期停滞,这个时期我国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但全国设市城市总量不仅没有相应增长,反而停滞甚至减少。全国设市城市的总量从1998年的668个下降为2017年的661个。不少已经达到县级市标准的县城,没有能够及时设市。设市工作跟不上城镇化的发展步伐。

从地理科学宏观层面看,“实体城市”只是地球表面的“点”(特大城市的这个点比较大一点),而“行政区城市”已经成为地球表面的“面”。2017年全国661个设市城市建成区总面积为56200平方公里,1526个县城建成区总面积为19854平方公里,两者合计为76054平方公里,仅占我国国土总面积和可利用土地总面积的非常小的一个比例。“实体城市”恰恰是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是国家和地区的精华所在。他们的发展带领着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全局,其中有些大城市特大城市更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基地。我认为,国家对于这7.6万平方公里的基本上属于“实体城市”的地段,应当区别看待,实施相应的管理,克服它们特有的困难,发挥其引领带动区域发展的功能,让他们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而不能像一般国土那样同等看待,模糊了他们的特殊重要性。




05


在现行的“行政区城市”中,如果将“实体城市”划出来,成为一个城市统计的范畴,涉及到一些问题:


1



科学认识和处理城乡关系


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城乡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之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城乡关系有不少经典论述,大家都熟悉,不在此赘述。结合我国国情,概括而论,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的城乡对立消除了,但城乡差别仍然存在。我国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存在,是历史发展阶段所决定了的。由于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城乡差别也将长期存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不断要求处理好城乡关系。2002年党的16大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2007年党的17大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012年党的18大更是明确提出:“推动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现在,我国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已成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表现之一。我们必须努力去解决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

过去,在行政区划上长期模糊了城乡;现在,推进“实体城市”的区划,有利于在空间地域上城乡的区分。区分城乡,不是为了分离城乡,而恰恰是为了加强乡村发展以缩小城乡差距。城乡一体,并非城乡不分,而是努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使乡村逐步接近城市(镇)的水平。将“实体城市”从“行政区城市”中加以划分,一是有利于科学准确反映我国城乡的真实状况;二是有利于分别实施城乡不同特点的管理,有利于更加精准地扶持农村发展和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更好地研究制定国家城市工作方针政策;三是有利于有关城市工作的国际接轨。

2



“实体城市”是城市发展的结果


“实体城市”是城市发展的真实反映,是城市发展的结果,是城市发展客观规律的反映。工业化过程中,工业不断向城市集中,是因为城市具有许多优越性,对于工业项目有巨大吸引力。比如工业项目之间的协作、劳动力的方便提供、交通的方便和金融等各种服务业的发达,等等。现在由于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和大城市土地价高昂,一般工业到大城市比较困难了。大城市对于农民的吸引力是什么?就业机会多、公共服务水平高,所以他们千里迢迢来到大城市。这些年,由于大城市房价高,居住成本高,而家乡经济发展起来,就业机会起来增加,两相比较,不少农民开始回到家乡创业去了。随着城镇化质量提升,人们选择居住地的条件也在发生微妙变化,比如乡村农民结婚,有些人就希望到县城去买住房,为什么?县城的住房和公共服务条件在提升,学校的水平在提高,对于部分乡村家庭形成巨大吸引力。大家都在寻求公共服务条件更好一点,自己又能够承受的地段居住。这反映了人的城镇化的规律。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城镇化质量不断提升的根据。

城市吸引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不断集中,集中程度越高,城市规模越大,聚集效益越高,公共服务水平越高,吸引力更大,这也是规律。“实体城市”区划,反映了这种规律,因此,它是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国家统计制度对于新型城镇化的表现和的支持。

“城市可生而不可造”。这是城市发展的规律。城市作为有机体,其发生、发展、发达都是有其规律的。区划“实体城市”只是为了客观准确地反映城镇化的实际情况,而不是要去规划什么,更不是企图通过这种区划去影响“实体城市”的发展。


3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轮驱动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推进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划分“实体城市”,有利于加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统筹城乡和促进城乡融合,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过去“行政区城市”的发展得益于市区和郊区郊县都属于城市政府统一领导,便于资源的统一调配,今后城市的这种优势仍然存在。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发挥城市的辐射作用和乡村对于城市的支持作用,主要将不是依靠行政手段,而更多的应当是依靠市场,这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验所不断证明了的。城乡之间的互相支持,经济社会的融合,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得到实现。城乡二元化结构必须进一步打破,通过市场机制的发展和完善来促进城乡一体。比如在国家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就需要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合理释放农村集体所有制土地的巨大市场潜力,等等。

我国“十四五”规划即将开局,新时期国家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都是重大国家战略,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应当协调推进。必须发挥城市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中心引领作用,以城市现代化带动乡村现代化,充分发挥城市的带动作用和发挥乡村地区对于国家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区划“实体城市”,有利于国家两大战略的协调推进。


4



全球疫情新形势,要求突出重视“实体城市”治理


最近, 新冠病毒全球蔓延正在进一步发展,此刻,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重新思考和重塑世界城市。这是在全球范围呼吁加强城市治理的重大事件。2020年7月28日,古特雷斯秘书长发布了《城市世界的冠状病毒政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福建论坛

GMT+8, 2024-4-23 14:38 , Processed in 0.07973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