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查看: 748|回复: 2

漳州的变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2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18359180574 于 2021-3-2 09:01 编辑

漳州之“大”,在于格局。
960a304e251f95caf58836e92a285f3667095233.jpeg

求变,思变!从地理上看,海洋离漳州中心并不遥远,受九龙江冲积形成的漳州平原,距离海洋不过数百公里。位于九龙江出海口的厦门湾犹如钥匙的匙柄,而深入漳州平原腹地的九龙江西溪、北溪,犹如钥匙的匙牙。这把钥匙,掌握着漳州通往海洋的大门。

在扭动这把钥匙之前,中心城区偏小的问题曾制约漳州多年,有学者用“小马拉大车”形容。漳州现有的2个市辖区均位于内陆,处在九龙江沿岸狭小空间范围内,发展空间不足、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综合承载能力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相对较低等问题日益凸显。与福建、浙江等省的沿海城市相比,漳州是唯一中心城区没有临海的城市,与漳州沿海城市的战略地位不匹配。并且,由于在行政区划设置上,龙海市、长泰县仍为县级体制,阻隔了中心城区向东、向北拓展,限制了腹地资源的有效整合。

新局,大局!这次行政区划调整,使漳州市区形成了“一城四区”的区域发展格局。平原、丘陵、河流、海洋、港口,诸多地理元素出现在漳州的中心城区。而这些元素将催生出什么样的聚变,尤为引人关注。有学者分析,此举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挥海洋、岸线和港口优势,整合资源要素,搭建发展平台,加强人口、产业和城镇向滨海地区的聚集,形成通江达海、跨江发展的新格局,提升区域整体竞争能力。通过行政区划的调整,漳州将在更高层次统筹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加快厦漳泉都市圈基础设施快捷联通,推动产业发展壮大和升级,提升沿海城市建设品质。


漳州之“大”,在于机遇。

37d3d539b6003af3027cc8c9d615e6541138b618.jpeg

有人说,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漳州中心城区地图像大鹏展翅;有人说更像是奔跑的年轻人……变化调整让漳州人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2021年2月20日,正月初九,市委书记邵玉龙在调研中心城区规划建设时提出,今年是龙海、长泰撤县(市)设区获批、我市开启“大漳州”建设的元年。邵玉龙强调“四个负责”——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对发展负责、对人民负责。


“元”,在现代汉语词典里两重意思,一为根本、一为开始。2021年,是漳州城市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开始,也事关这座城市的根本。

漳州的历史,从来与海洋息息相关。洪荒时期,生活在这里的南岛语族,成为环太平洋地区海洋文明传播的信使。宋元时期,九龙江内河水道已和海洋衔接,海上丝绸之路带来了城市商业繁华,构筑了漳州的基本城市格局。明清以降,一批批漳州人跨越海峡,“过台湾”成为一道跨越数个世纪的景观。

海洋巨大的影响,造就了漳州地区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并存的特质——重乡重土、开放包容、爱拼会赢。


当中心城区面向海洋的大门打开后,新的机遇呈现在这座古老的城市面前。通过大开大合的城市空间,我们看到不断张开的城市胸襟、视野和不断超越的自我追求。

这是加快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和厦漳泉都市圈的历史机遇。龙海、长泰分别处在厦漳同城化先行示范区和厦漳泉三市的核心节点。把龙海、长泰纳入漳州中心城区范围,实现了漳州与厦门中心城区接壤,将进一步完善龙海、长泰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在更高层次上加强与厦门泉州的互动合作,有效加快同城化发展步伐。


这是更高水平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的历史机遇。龙海、长泰台企总数占到全市四分之一以上。区划调整后,有利于发挥漳州独特对台优势,打造海峡两岸产业融合示范区,促进漳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发展。

这是深度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历史机遇。破除龙海、长泰与漳州中心城区的行政壁垒,将加快促进漳州中心城区形成通江达海的空间格局,完善和畅通海上通道和临港复合交通体系,强化海上贸易与陆地贸易间的衔接功能,发挥漳州“海上丝绸之路”节点优势,更好地融入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大漳州”建设需要“大动脉”。龙海、长泰从县域成为中心城区,亟需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当前,我们正加快谋划建设区域之间的交通“大动脉”和重要节点,通过互联互通、高效快捷的城区交通网络,增强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力。


漳州之“大”,在于产业。


“东门金、南门银”,这句在漳州流传甚广的俗语,实已道出产业发展与城市区域的关系——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变化、生产力布局的重大调整,必然对加快城市化提出新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当前,中心城市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行政区划调整不仅仅是中心城区地理空间的拓展,更重要的是为“四化”同步发展、产城人融合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其中产业发展是动力、是基础。只有拥有相配套的产业,“大漳州”才能实至名归。

产业兴则城市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进而带动经济总体效率提升,这是经济规律”。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今天,产业已上升为经济发展命脉的高度,必须不断增强中心城区的首位度和辐射力。历史告诉我们,如果产业发展超前于城市建设,会因城市配套设施缺乏,出现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反之,如果城市建设缺乏必要的产业支撑,将会出现产业“空心化”、就业不足等问题。“大漳州”呼唤大产业,通过产业发展带动人口集聚和城市配套,才能真正让中心城市内核成为“硬核”。

在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大背景下考量,“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对“大漳州”建设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漳州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重点发展大石化、大健康、大装备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三大三新”产业。龙海、长泰分别具有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和生态优势,拥有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基础条件和广阔的工业发展空间,是“大漳州”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点之一。龙海、长泰融入漳州中心城区后,共享土地供应政策,将进一步优化增量、盘活存量,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壮大中心城市体量,有效拓展中心城区发展空间。


漳州之“大”,在于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以人民满不满意为标准,这为我们建设“大漳州”提供了根本遵循。


“大漳州”建设,于一座城市而言,是机遇、是格局;于普罗大众而言,看“红利”、察温度。城市的“红利”,就在细节里。细节成就城市之美,做精、做优、做美细节,这样的大漳州才是宜居的、美好的。城市建设要有“工匠精神”,管理好天际线、水环境,凸显“网格化”,避免“碎片化”,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做好老城区“有机更新”、改造提升文章,把每一个设计、每一个环节落小落细、抓严抓实。城市管理要注重细节,进行精细化管理,下“绣花功夫”, 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与文化、旅游、体育、会展、夜间经济等产业融合发展,在细微处做足做出彩,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机遇从来只垂青有准备的人,机遇也容易在犹豫彷徨中错失。行政区划调后,国土空间、产业空间如何布局?民生项目、基础设施如何完善?对于不少领导干部而言,是个新课题、新挑战,也为大家提供了大有可为的舞台。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为抓手,以时间换空间,以频率换效率,在学习中提升本领,在调研中解决问题,在落实中推动“大漳州”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面对区划调整带来的机遇,置身“大漳州”建设大局,广大干部更要强化无限责任的意识理念,以“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对发展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担当,加强协同配合,深化改革创新,科学有序推进,落实落细各项工作,确保“做一件成一件、建一片像一片”。

元年已启,“大”有可为。愿那些沉淀在岁月中的激情,激荡起一座城市不断前行的动力。


来源:闽南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2 09: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泉州要向漳州学习,赶紧行动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2 09: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交通还是要先行,2月20日调研的交通大动脉要抓紧启动建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福建论坛

GMT+8, 2024-4-25 11:39 , Processed in 0.07440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