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查看: 536|回复: 2

瑞幸落马,数落厦门。看看福州这"造假"鼻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23 15: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福建商人的资本千术,比起他们,神州陆正耀不过是个小弟

华商韬略
2020-04-23
关注

事实上,林作俊的“制胜秘诀”,只有两个字:造假。

文/华商韬略 吴苏

找风口、烧钱、做业绩、上市、套现走人。

神州租车成为第一个走完全循环。

但比起他的福建同乡,在这条路上,陆正耀不过是个后辈。

瑞幸咖啡承认财务造假22亿元,实控人陆正耀的“资本游戏”再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最近,中概股的日子不好过。但在福建,他有一位老乡,同样因财务造假而震惊海内外,这位老乡就是富商林作俊。


图源:雪球

2006年前后,欧洲发展态势良好,汇率强劲、证券市场活跃,不少企业家前往欧洲市场“掘金”,林作俊也瞄准了这个机会。

从2006年4月开始,林作俊开始了自己的“骚操作”。

他先是花300万收购福建新日鲜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建新日鲜”)75%的股权,之后又通过海外群岛的白手套开了一家香港公司,拿下福建新日鲜的全部股权。

2007年,这家主要生产竹笋制品的公司摇身一变,以亚洲竹业股份公司之名,在德国法兰克福交易所主板上市。彼时的11月16日,德意志交易所交易大厅掌声雷动,亚洲竹业也成为继中德环保科技公司后,第二家在德交所主板市场上市的中国企业,一时风光无两。

当时,该公司在上市中突出中国和环保概念,不仅深受投资者追捧。令人惊叹的是,由于招股书上亮眼的销售收入和利润等数据,还吸引来瑞银、德意志银行等欧洲金融巨头撒钱“认领”份额,最终,亚洲竹业以基于当年预测盈利数据的近30倍市盈率、17欧元的发行价筹资约10.4亿元人民币,获得15倍的超额认购。

仅仅一年多时间,林作俊的资产增值超过200倍,巴菲特、芒格也只能“望洋兴叹”。

事实上,林作俊的“制胜秘诀”,只有两个字:造假。

据媒体报道,在2007年上市之前的3个会计年度,亚洲竹内招股书上显示,新日鲜销售收入分别为339万、646万、1088万欧元,增幅明显,但国内工商资料披露的福建新日鲜销售收入,三年均为略超2000万元人民币。也就是说,两份财报的销售收入差距从1100万到8800万元人民币不等。

造假一旦开始,便没有“回头箭”,亚洲竹业上市后,财务数据更加夸张。

新日电动车
广告
京东精选
详情

2007年至2009年,亚洲竹业年报披露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474万、4383万、5862万欧元,而同期福建新日鲜在工商部门的年检财报当中,销售收入分别只有2231万、7847万、11985万人民币。两份财报销售数字历年差距从1.2亿元扩大到4.6亿元人民币,“鸿沟”越来越宽广。

在利润方面,“鸿沟”变成了“天堑”。2007年至2009年,亚洲竹业披露的利润数额分别为674万、2119万、2863万欧元,显示出公司强大的成长能力,然而,同期福建新日鲜在国内工商年检的财务报表却显示:2007年盈利22万、2008年亏损879万、2009年巨亏3311万人民币。

如果说国内、国外两份数据“打架”,是故意利用信息差获取股市的巨大财富。那么,向政府求援,呃堪称一步“险棋”。

2012年,媒体报道了福建新日鲜存在的问题,德国金融服务监管局来到中国福州准备调查核实。

谁能想到,福建新日鲜已经向当地政府发起工商信息屏蔽申请,理由是“避免其竞争对手利用工商信息查询系统收集企业的工商信息和经营情报进行恶意竞争”。结果,德监局无法通过公开渠道获取福建新日鲜的工商资料。


怎么办?德方只好跟随新日鲜的工作人员到工商局调取资料,然而,资料给德监局之前,已经被新日鲜工作人员掉包。这样,德监局拿到了一堆“假材料”,都是些缴税凭证,还和亚洲竹业披露的数据一致。

这步“险棋”使林作俊又一次蒙混过关,但亚洲竹业没有真正的业绩支撑,市场慢慢失去信心,股价一路狂跌。

2013年6月,亚洲竹业股价跌到2.5欧元,到2015年5月,砸到地板下,低至0.17欧元。与巅峰时期相比,股价蒸发99.5%。其最新发布的财务报告(未经审计)中暴露,2015年第三季度亏损近一亿元人民币,累计亏损数十亿元。

由于债台高筑,亚洲竹业被德国汉堡地区法庭宣告破产。2015年12月,林作俊提交辞呈,辞去亚洲竹业CEO职务,但他仍然是福建新日鲜的实控人。

这一事件,引发了欧洲中概股信用危机。一位中介机构人士对媒体直言:“福建数家企业都扎堆在德国上市,已有迹象表明,有问题的不止亚洲竹内一家。”

即便如此,林作俊没有入狱,尽管变得低调了些,但逍遥法外的他仍旧在资本市场闪转腾挪,究竟割了多少韭菜,数也数不清,比如中国高速频道(CCME)
958e4aa55abc38cf36c257da86cbdb5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15: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州政府和企业一起造假,配合得天一无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15: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年,媒体报道了福建新日鲜存在的问题,德国金融服务监管局来到中国福州准备调查核实。

谁能想到,福建新日鲜已经向当地政府发起工商信息屏蔽申请,理由是“避免其竞争对手利用工商信息查询系统收集企业的工商信息和经营情报进行恶意竞争”。结果,德监局无法通过公开渠道获取福建新日鲜的工商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福建论坛

GMT+8, 2024-5-10 17:56 , Processed in 0.07133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