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查看: 760|回复: 2

大连、青岛、宁波、厦门,为何都被“压了一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26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发的,作者刘晓博说财经,一针见血、干货满满的文章。

2020年末,是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PK大战的关键时刻。 因为历史走到了一个重要节点:十九届五中全会之后,各省省委都按照中央的要求,在陆续出台“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这个建议不仅要管“2021-2025”这5年,还将影响2035年之前的15年。 此外,近日国家刚刚修订了城镇化战略,各省要抓落实,这也是带来趋势变化的一个重要契机。 对于广东、福建、浙江、山东和辽宁5个省,就显得更为关键。因为这5个省里都有计划单列市,也就说每个省内部都是“两大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 虽然“双中心”的格局不会改变,但政策侧重点显然不会完全一样。尤其是各地正在争夺“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于是就带来了更大的变数。 谁来代表所在的省参加“国家中心城市”的竞争?省里将推荐谁?谜底正陆续揭开。 拿到国家中心城市定位的城市,必然在省内“双城记”中占得先机,并将领跑未来。 比如山东,就出现过非常戏剧性的变化。 很早的时候,山东官方的表态是推荐青岛参与“国家中心城市”的竞争。后来,想法变了,变成了“既推荐青岛,也推荐济南”。 但大家都知道,一个省很难出现两个国家中心城市,所以青岛济南都推荐,其实是把矛盾上交。 再后来,山东不再纠结,拿出了最后方案。在“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里,有如下表述:
实施“强省会”战略,支持济南打造“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高水平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蹚出路子、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当好引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示范。
支持青岛打造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持续放大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效应,聚力增强开放门户枢纽、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全球创投风投中心。
也就是说,山东省给济南的定位是“国家中心城市”,给青岛的定位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两个漂亮的帽子,一人一个,省得争来争去的。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国家中心城市”还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都是国家级定位,山东没有“一锤定音”的权力,只有向上推荐的权力。最终决定权在中央。 有意思的是,山东之后,辽宁也这样做了:明确推荐沈阳参与“国家中心城市”竞争,让大连去争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然后是浙江省。
浙江在“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里明确“支持宁波舟山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对于“国家中心城市”的表述比较含糊:
全面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大力培育国家中心城市。开展中心城市赋能升级行动,强化全市域统筹,积极有序稳妥推动行政区划调整……
仔细揣摩一下这段话,可以看出,杭州就是浙江省推荐参与“国家中心城市”竞争的那个城市,因为宁波已经带着舟山去争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了。至于行政区划调整,主要也是指杭州,杭州行政区比较失衡,面积小的区不到面积大的区的1%。 于是问题来了:省会城市去抢“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计划单列市去争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定位,为什么浙江、山东、辽宁这样默契? 原因很简单,因为有榜样、有先例。 这个榜样,就是广东省。 目前广州拥有的,就是“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而深圳拥有的,就是“全球海洋城市”的头衔。 广东是有意识这样分配城市定位的吗?当然不是。这是中央不断提升深圳城市定位的结果。 深圳是从一个边陲小县发展起来的。成为副省级城市很早,但后来城市定位一直不高——“深圳市是我国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这个不咸不淡的定位,维持了很多年。 直到2015年之后,深圳地位才开始有了明显上升的趋势。比如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落户深圳,管辖广东、广西、湖南、海南四省,深圳首次有了辐射华南大区的重要资源。 2017年9月,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印发了“海洋十三五规划”,明确深圳、上海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甚至排名在上海之前。随后,深圳在2019年8月成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并在2020年特区四十周年之际获得了省级管辖权、综合改革授权和更大的立法授权。 深圳、上海拿下“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之后,引发了一轮争夺这一定位的热潮,广州、天津率先提出要求,希望获得这个定位。随后就是青岛、大连、宁波(舟山)。 但直至目前,国家认可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仍然只有两个——深圳和上海。 这个头衔既然冠以“全球中心”,那么中国理论上就不能太多。多了,就显得不那么严肃、科学。 那么,是国家中心城市的含金量高?还是全球海洋中心的含金量高? 从政策红包看,还是前者略高。因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毕竟是一个单项头衔,虽然冠以“全球”,但不如国家中心城市更实惠。 正因为如此,有计划单列市的省份,才把“国家中心城市”的机会优先给省会城市。 这是因为:计划单列市其实就是“经济上的直辖市”,享受跟所在省平等的经济管辖权,中央下文都是“辽宁省、大连市”或者“广东省、深圳市”并称的。而且计划单列市不怎么向所在省交税,而是直接上缴中央财政。 此外,几个计划单列市的“直辖传闻”也从来没有断过。 5大计划单列市里,只有厦门没有自己或者被福建省推荐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厦门的目标是“高素质、高颜值的国际特色海洋中心城市”。 为什么厦门这样“另类”?说到底,还是因为厦门总量太小,提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还显得比较遥远。 至于福州市,则在最近提出:
“十四五”期间,福州将通过“强省会”和“强门户”,争创国家中心城市,推动行政区划调整,谋划闽侯、连江加快融入主城区。
至此,省内有计划单列市的5个省会城市,1个(广州)已经拿到了“国家中心城市”的头衔,另外4个确立了这个目标。5个计划单列市中,1个(深圳)已经拿到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定位,3个(宁波、青岛、大连)确立了这个目标,厦门是稍低一些的“国际特色海洋中心城市”。 整体而言,在省内的规划里,计划单列市普遍略低于省会城市。 比如辽宁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里,“沈阳现代化都市圈”被明确提出,范围是“以沈阳为中心,以鞍山、抚顺、本溪、辽阳、铁岭、沈抚示范区等为支撑”。 而辽宁全省,只提出了这样一个都市圈,而且用沈阳冠名。 至于大连,则将领衔“辽宁沿海经济带”,范围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 都市圈,显然比经济带的内部关系更密切,也更符合国家当前的要求。 说句实话:以目前辽宁的经济总量,想支撑两个全国性的中心城市,已经不太可能。未来沈阳地位将不断提升,大连则将逐步变成一个小而美的城市。 目前沈阳汇聚在资金总量,已经达到了大连的1.18倍。(截至今年10月) 青岛目前汇聚的资金总量也已经被济南超过(济南是青岛的1.03倍),再加上济南合并了莱芜,未来如果拿下国家中心城市的头衔,优势将更加明显。但济南的GDP超过青岛,还需要一段时间。 宁波是被省会城市抛离最远的计划单列市,宁波汇聚的资金总量连杭州的一半都没有了。 至于厦门汇聚的资金总量,截至2020年10月末,只有福州的72%,差距也比较明显。 只有深圳汇聚的资金总量超过省会城市(广州),2020年10月末是广州的1.45倍。 但深圳地位比较特殊,没有可比性。也就是说,另外4个计划单列市,都已经进入到了“被省会城市碾压”的时代,青岛相对好一些,宁波跟省会城市差距最大。 这一轮因为“十四五规划”带来的城市定位调整,也普遍向着“有利于省会城市”的方向变化。
文字 | 刘晓博说财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27 08: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厦门不服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27 12: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青岛大连厦门的经济总量加起来都还不如深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福建论坛

GMT+8, 2024-4-27 06:33 , Processed in 0.08041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