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查看: 2929|回复: 40

《厦门,你将何去何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18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厦门,三流城市的底子,挤进了二流城市的行列,却总认为自己应该是一流城市,这就是厦门人的痛苦所在。

  上篇 尴尬的特区

  一、失之交臂

  前些日子,位于高崎的联检大楼终于拆了,现在坐车经过那里,看到的是一片突兀的空白。这座联检大楼,曾经入选为厦门十大标志性建筑,从建成的那一天起,它的宿命就是成为一堆废铁。它顽强地在那里站立了十几年,所起的唯一作用就是阻碍交通,让人奇怪的倒是它为什么没有更早被拆掉。在我看来这座联检大楼的尴尬经历正是厦门特区命运的象征和隐喻。当初,建立这座联检大楼的初衷是为了把厦门岛拦截起来,以便于在岛内“实施自由港的某些政策”,起到类似于深圳封关管理的作用。然而大楼建好以后,中央的政策风向却开始转变了,特区的优惠政策逐渐向所有城市扩散,而厦门的“自由港”政策却不了了之。

  80年代,一个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划了几个圈,厦门有幸成为这几个圈当中的一个。于是昔日的海防前线、边陲小城一跃而成为中国四大经济特区之一。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经济特区的身份也吊足了厦门人的胃口。然而历史给厦门的机遇似乎就此到头了,厦门先后几次在关键的节点错过了发展的机会,在人们的对特区的期待中渐行渐远。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台湾石化大王王永庆密访大陆,最终拟定了“海沧计划”, 计划在厦门的海沧投资70亿美元,打造一个石化王国。70亿美元在当时不谛是一个天文数字,该计划因此轰动一时。当时海沧的地都平整好了,然而,由于台湾当局的阻挠,海沧计划最终破局流产,转而投向台湾本岛的云林麦寮。(也有一说,海沧本来就是王永庆跟台湾当局谈判的一颗砝码,无从考证)。这是厦门自特区成立之后的又一个重大发展机遇,如果“海沧计划”能够实施,厦门的命运是完全有可能为之改写的。然后就是1994年的自由港政策,由于国家政策导向的转变,最终以高崎联检大楼赋闲14年被拆除而收场。

  二、小器的厦门

  然而,比起这些“客观”因素,厦门(乃至整个福建)更为人所诟病的是人的因素,是主政者的故步自封,裹足不前。这种指责不能说是没有道理的,尤其是在特区成立之初,厦门拥有良好的政策优势,却没能大胆地先行先试,导致厦门在起跑线上就慢了一大截,并且从此再也没有机会赶上。犹记得当初厦门经济特区还局限在湖里区一隅的时候,厦门的第一家外资企业是一家印尼华人投资的印华地砖厂,如今十几年过去了,这家印华地砖厂仍然默默无闻地挤身于疏港路上一片仓储物流企业之中。曾经是厦门骄傲的厦华、厦新两家电子企业,上市公司,如今早已戴上了ST的帽子,成为一对难兄难弟,正在为保住上市公司的资格苦苦挣扎。从90年代开始,一直听到周围的人们在感慨着厦门的保守和封闭,或恨铁不成钢,或心灰意冷;或发诸于言语,或形诸于笔墨,直到今天仍不绝于耳,几成老生常谈。

  一个有趣的事实是,这些批评和抱怨,在潜意识里都是以一流城市为参照的,同为特区,以深圳为标杆,甚至是和北京上海这样大城市相提并论。厦门以一个三流城市的底子,挤进了二流城市的行列,却总认为自己应该是一流城市,这就是厦门人的痛苦所在。通俗点说,就是“小姐的身子丫环的命”,再说得严重点,就是“心比天高,命如纸薄。”事实上当初的四大经济特区,再加上海南,真正成功的只有深圳。其它特区的命运:海南泡沫;珠海始终没有做大;汕头除了假发票,啥也没有。相比之下,厦门的发展还是比较中规中矩的。在几个特区中,从经济规模,城市建设,人文发展来看,厦门都仅次于深圳。当然,这种差距不是一个档次上的差距,这也是人们对厦门的不满之处。骂骂厦门的“小器”、“不思进取”,固然痛快解气煽情,却很少人从厦门的先天条件,地缘关系,城市定位出发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

  三、先天不足

  在我看来,一个城市的发展,是“天时“、”地利“、”人和”三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厦门地处东南沿海,毗邻台湾,拥有天然良港,在改革开放之初就被列为经济特区,应该说拥有了一定的“天时”和“地利”,然而,比起深圳特区所拥有的蛇口开发区、封关管理、深易所等高起点的优势,厦门特区尽管也有一些机遇,却都失之交臂。这导致了厦门特区的前十年,几乎是无所作为的十年。这十年的差距,决定了厦门的发展命运,尽管其后,厦门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然而随着中国开放政策的遍地开花,经济特区实际上只剩下象征性意义,厦门再也没有象深圳那样超常规发展的机会了。今天回首这段历史,当然有很多值得反思甚至扼腕叹息的地方,然而如果仅仅一味地归因于“保守”,恐怕不免失之于偏颇。

  当时中央设立的经济特区,在经济上几乎都是“不毛之地”,实际上就是当成一个试验品,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不会影响大局。因此深圳的成功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异数。经济特区只是为成功提供一种可能,而不是成功的必然,对厦门亦然。在我看来,厦门经济特区发展不尽人意,既有人为因素,也有先天不足。与深圳特区乃至长三角、珠三角其它发达城市相比,厦门先天有以下不足:

  地缘优势,荡然无存

  深圳靠近香港,厦门靠近台湾,看似相同的地缘条件,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深圳和香港之间,有陆路通道相连,可以保证人流物流畅通无阻。而厦门和台湾之间,隔着一道台湾海峡,“这一湾浅浅的海峡”阻隔了台湾和福建的直接往来。而政治上的“海峡”更使得两岸长期以来无法直接“三通”,必须绕道香港,这样,厦门的地缘优势事实上荡然无存。落户厦门的台资企业,多是一些中小企业。而当台资真正大举登陆的时候,他们却弃厦门福建,直奔长三角、珠三角而去,全然不顾闽台之间的“法缘、商缘、文缘、地缘、血缘”关系。可以说,厦门经济特区从设立之日起,从来就没有真正实现过对台优势的初衷。

  区位尴尬,难有做为

  从全国一盘棋的经济格局来说,厦门处于环勃海湾,长三角,珠三角北中南经济三极中的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地位尴尬,经济辐射范围有限,只能及于本省的闽南、闽西,勉强延伸到江西省,还要和广东、上海争夺,而且直到本世纪初,只有一条出省铁路。因此以厦门的区位条件,充其量只有成为地区性经济中心的潜力。

  地域狭小,产业无链

  打开福建地图,你会发现厦门在福建九地市中,面积小得可笑。事实上,厦门是全国副省级城市中面积最小(1565平方公里),人口最少的一个(常住人口243万)。这个面积比起香港、新加坡并不算小,然而在内地仍然需要数量积累的经济模式下,面积的狭小使得厦门少了很多工业布局的回旋余地。从大环境来看,福建地区属于丘陵地带,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对于农业来说是如此,对于工业又何尝不是。层层山岭将沿海地带与内陆地区分隔开来,福建空有天然良港,却无足够的经济腹地,与珠江水系串联起来的珠三角城市群不可同日而语(更不用说长三角)。工业基础薄弱,以及地域空间的限制,使得福建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是众多外资企业无法在福建扎根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下篇 海西当前 何去何从


  四、希望与挑战

  就在特区光环逐渐消褪,人们福坛惯于厦门平庸的时候,厦门却在90年代中期悄然崛起了。在新任市长的推动下,1993年开始了厦禾路的拓宽改造。这是自特区成立以来,厦门主城区的第一项重要的市政建设,它奠定了今日厦门市区的基本格局。以此为标志,厦门展开了一系列的城市建设:筼筜湖的整治和开发,白鹭州公园的建成,环岛路,高崎机场新候机楼、会展中心、城市绿化。。。,整个厦门变高变大了。同时,厦门先后获得了一系列全国性的荣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联合国人居奖、文明城市。。。一时之间,厦门在全国声名鹊起,中央媒体甚至组团到厦门做专题报导。这十年不但奠定了厦门的城市形象,而且也塑造了了厦门的城市性格和文化心理。美丽,清洁而又不失现代化的厦门,激发起了厦门市民对自己生活的城市发自内心的热爱,从而形成了温文尔雅,文明礼貌的市民性格。可以说这十年是厦门最好的十年。在城市建设取得突破的同时,厦门在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方面也颇有斩获。先后引进了柯达、戴尔、泰古飞机等重量级企业。厦门港的集装箱吞吐量长年保持在全国第七名左右的位置,厦门空港的客流量和货流量也保持在前国前十的位置。

  然而,命运似乎又跟厦门开了一次玩笑。就在厦门的声誉达到高峰的时候,远华大案爆发了,厦门几乎从文明的楷模变成了腐败的黑典型,一时间弄得灰头土脸,死气沉沉。其后几年在经济上虽然还保持着快速增长,但逐渐出现了后继乏力的趋势。当初花了大力气引进的世界500强企业柯达,无论怎么转型,也赶不上数码时代的步伐,逐渐成了昨日黄花;而厦门产值第一大户戴尔则身在曹营心在汉,频频产生外迁上海的传言。至于金融海啸的影响,则不用多说,仅从厦门2009年第一季度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5%就可见一斑。与些同时,国内沿海一批与厦门环境相似的城市如大连、青岛、烟台、威海、宁波等相继崛起,它们在环境上不逊于厦门,而经济活力上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个群雄并起的时代,厦门虽然还不至于落伍,但已经风光不再。

  如果说以上现象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话,那么2007年的PX事件却是厦门的一次主动选择。人们更多的是从公民社会和环保的角度看待这个事件,却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件事情在经济上的影响和意义。政府一方面早早的就将海沧规划为石化工业区和港区,另一方面却又在海沧大量地批售土地开发商品房,正是这种一鸡三吃的矛盾做法,为PX事件的爆发埋下了伏笔。这件事也使厦门在地域空间上的局促暴露无遗,如果是在一个大城市,这两者本来是有可能兼顾的。从某种角度来说,PX事件可以解读为厦门房地产业和石化产业之间的博弈。最终人民用脚投票(不是跑路而是散步),促使政府下决心叫停PX项目。这个号称能给厦门带来800亿GDP的项目(厦门2007年GDP为1375亿)的迁移,绝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迁移,而是意味着整个产业链的外迁,意味着规划已久的作为厦门支柱产业之一的石化工业突然之间淡出厦门了。厦门人在为PX的胜利而额首相庆的时候,却忘了思考用什么去填补这个空白。

  五、海西当前,何去何从

  就这样,厦门逐渐福坛惯了“泯然众人矣”的城市角色,如果不是“海西”政策横空出世的话。在大三通盼了十几年狼还迟迟不来之后,随着国民党马英九“冻蒜”,两岸的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逆转,困扰福**展几十年的死结,一朝变成了独特的区位优势。党中央高调宣布了海西战略,把海峡西岸经济区提到了与长三角珠三角同样的战略位高度。两岸的经济整合给人们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厦门又一次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但是,看看海西的相关消息,我们却很难对厦门感到乐观。福州:正在积极筹划建设“海峡金融街”,以此作为承接对台离岸金融业务的平台和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闽候:青口投资区的“福建戴姆勒汽车”7月底将正式投产,当地生产的奔驰车将批量生产上市。青口汽车城正逐渐成为海峡西岸最大的汽车产业基地。福清:明年1月,“海峡快捷走廊”将建成,届时从福清直航台北,单程只需2.5小时。泉州:台商投资区规划已上报国务院相关部门核准,面积由原来规划的56平方公里调整到116平方公里,将建成全国最大的台商投资区。厦门你在干嘛呢?!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海西”并不是为厦门量身订造的特区政策。海西这块大饼,必将引起区域内各城市的激烈争夺,特别是那些经济后发地区,一定会利用自己在土地、成本上的优势来吸引台资。十几年特区的积淀,给厦门带来了“龙头”的光环,但是厦门行政资源比不上福州,经济活力比不上泉州,农业合作潜力比不上漳州,厦门当这个龙头,颇有小马拉大车力不从心之感。在未来海西最有地缘优势的两岸班轮对开直航上,厦门也没有什么优势。从地理位置上看:台北、新竹VS莆田、福清;台中VS厦门;高雄、台南VS漳州、潮汕,相比于台北、高雄一北一南两大都市,厦门所对应的台中市只能算是中等城市,经济带动能力有限。在海西城市群的竞争中,厦门如果不能找到合适的定位,不要说什么龙头,被边缘化也绝不是危言耸听。

  六、不求最大,但求最好

  有一种声音说厦门应该重点发展金融、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当然很好,厦门也应该发展金融、服务业。但是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一个城市是依靠金融服务等第三产业取得成功的。在一个还没有充分实现工业化的国家,片面强调金融、服务业无疑是一种陷阱,其后果就是产业的空洞化、泡沫化,海南、珠海、印度阿三就是前车之鉴。没有先进发达的制造业,金融、服务业只能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我认为厦门在制造业上可以重点发展的有光电产业、电子、机械、航空、造船业、IT动漫产业、汽车制造、生物制药,尤其是应该重点吸收台湾的半导体晶圆产业。

  中央的海西政策,更多的是一种概念性规划,至于怎么争取政策,如何对接台湾,就要靠各地各显神通了。值得庆幸的是,在前两年的“金戈铁马,狂飙突进”之下,厦门基础设施的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下子多了两条出岛桥梁,另一条最重要的出岛通道翔安隧道也通车在即;环东海域的开发大大拓展了厦门的城市和产业空间。而即将建成的龙厦、福厦、厦深铁路,把厦门从终点站变成了枢纽站。比起“龙头”的虚名,这些再加上原有的海港、空港优势,才是厦门最宝贵的财富和城市竞争的本钱。厦门应该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在“海西”这个历史性的机遇中有所作为,这样我们在多年之后,才不会再次抱憾:曾经有一个绝好的机会摆在我的面前。。。

  厦门的“小”,曾经让很多热爱厦门的人痛心疾首。但是时至今日,以厦门的现实条件,假如没有重大的政策机遇,厦门要实现爆发式的超常规发展,可能性已是很小。即便如此,我们也大可不必耿耿于怀。城市的规模并不是女人的胸围,越大越好。法谚有云:小就是好。对于厦门,较为现实的定位是:不强求做大,但一定要做强。有一些支柱产业上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某些城市指标位居全国前列;人民安居乐业。事实上,厦门面临的最现实的威胁,不是做大做小的问题,而是产业空洞化。如果有一天,厦门在“金融业、服务业”的炒作忽悠下,出现房价飞涨,而实体经济没有发展,人民收入低下的情况,这才是最坏的结果。人们曾经戏言,厦门适合养老,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厦门只能是适合富人养老。国内许多城市都喊出过“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的豪言壮语,有志气当然是好事,但不管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最终都是为了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只有人民安居乐业,城市的存在才有意义,无论是对于厦门,还是对于其它城市都是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18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09年的老文章,这才是《XX拿什么拯救你》的鼻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8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厦门不要周边的南安,不然无为县杯剧会重演,若合并南安,南安体制内人员闹着要享受厦门待遇,厦门思明湖里海沧集美等区体制内人员要降工资来支援南安,到时炒翻了伤感情。
还是维持现状最好。

点评

《芜湖,你为什么属于乞丐省?》、《马鞍山,你想徽京吗?》、《宣城,为什么我那么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2-18 14: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18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哪天看哪个城市不爽,就写一篇《XX,你将何去何从?》、《XX,拿什么拯救你?》、《XX,你为什么这么水?》、《XX,你为什么是阿斗(侏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18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零号阿里纳斯 发表于 2019-2-18 14:41
厦门不要周边的南安,不然无为县杯剧会重演,若合并南安,南安体制内人员闹着要享受厦门待遇,厦门思明湖里 ...

《芜湖,你为什么属于乞丐省?》、《马鞍山,你想徽京吗?》、《宣城,为什么我那么穷?》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8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bluemonalisa 发表于 2019-2-18 14:47
《芜湖,你为什么属于乞丐省?》、《马鞍山,你想徽京吗?》、《宣城,为什么我那么穷?》

离开大芜湖,只能在厦门买三套房定居。
即将要买厦门第四套房,内心也充满着遗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2-18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18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零号阿里纳斯 发表于 2019-2-18 14:50
朱蓉鸡,你是个罪人!

洞洞,你太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18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零号阿里纳斯 发表于 2019-2-18 14:50
朱蓉鸡,你是个罪人!

哎,忍不住举报了你一下,赶紧去注册马甲,论坛不能没有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2-18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8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洞洞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18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零号阿里纳斯 发表于 2019-2-18 14:56
最TMD反感朱蓉鸡,比影帝更影帝。
朱蓉鸡将自己子女安排进垄断国有大企业担任高管,垄断国有企业还有顶 ...

总理那是救了你啊,就洞洞你这德性要真接了你爹的饭碗,早两年就拖出去枪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8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bluemonalisa 发表于 2019-2-18 15:02
总理那是救了你啊,就洞洞你这德性要真接了你爹的饭碗,早两年就拖出去枪毙了

你才被打头呢。
公务员阳光工资后,我一个月固定11000元工资,旱涝保收,到65岁退休前工资只涨不降,社会地位也高,也有福利分房,老家房产六七套,我宁可没有厦门三套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8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法缘、商缘、文缘、地缘、血缘”关系。可以说,厦门经济特区从设立之日起,从来就没有真正实现过对台优势的初衷。
----------------------------------------------
厦门五缘从一开始就是个山寨,注定失败。真正的五缘中心是泉州,福建特区选了个山寨版,福建特区从一开始就注定与成功失之交臂。

点评

当时选特区的标准之一就是不毛之地,就算失败了也不会影响大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2-18 16: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8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建失去的30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福建论坛

GMT+8, 2024-4-26 23:06 , Processed in 0.10787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